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2-09-09 02:16:56

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接收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前来我院健康体检的5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人员采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结果 在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含量水平,但是在治疗后的含量水平与对照组人员相比较,存在着明显差异(P

关键词:免疫比浊法;血浆D-二聚体;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价值

心脑血管疾病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常见的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在相关报道中有学者指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水平表现出明显上升。血浆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后的特异性产物,通过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水平可以判断纤维蛋白是否已经生成,进而为临床提供指导[1]。本文主要对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就主要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接收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来自我院的神经内科,并同期选择前来我院健康体检的5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2.5±5.9)岁,根据患者病种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8例脑梗死患者,36例冠心病患者以及36例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人员中年龄44~74岁,平均年龄(61.7±5.6)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方法:所有心脑血管患者在入院后及时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的不同,在1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10~150万U的尿激酶,并在30min内静脉滴注完成。

本次采用的仪器设备以及试剂主要有:日本希斯美康公司生产的希森美康凝血仪CA-1500及希森美康配套试剂[2]。

检验方法,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所有健康人员与观察组人员测定时间保持一致。主要的检查方法如下:所有人员在清晨空腹条件下,采集2ml的静脉血液,并在规定时间内将采集的血样加入到2.9%的柠檬酸钠真空采血管内,并在高速离心机上以3000r/min的转速离心15min,在离心结束后分离出血浆,并将分离出的血浆在希森美康CA-1500凝血仪上配合配套的试剂进行D-二聚体含量水平的测定,整个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设备以及试剂的使用方法严格操作,同时做好所有人员的相关数据记录。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的变化,并将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人员的含量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健康人员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变化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含量水平与健康人员的D-二聚体含量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组的D-二聚体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员血浆D-二聚体含量水平(P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员加入到了老年人的行列中,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等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会使得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多种症状和体征,在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的同时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达到了350万人,同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除了对患者及时有效地开展治疗之外,采用科学的心脑血管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价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的降解产物,该产物的生成或者是含量水平的增加可以反映出患者凝血以及纤溶系统的激活,对于健康人员而言,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水平是相对固定的,同时含量水平较低,这是因为在正常人员中纤溶酶和抑制酶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而纤溶系统在人体中不仅可以保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同时对于组织的修复以及血液的正常流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血液流动状态的改变使得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水平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是由于早期的检验水平有限,对于心脑血管患者中D-二聚体含量水平的测定不具有特异性,随着医学检验水平以及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免疫比浊法为检验血浆D-二聚体提供了可靠地检验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血浆中的D-二聚体的含量表现出下降,在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中D-二聚体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方面,可以通过检测患者D-二聚体的含量水平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采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水平,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合珍,张庆亭,张兰军.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4,4(06):148-149.

[2]康利根,罗志强,朱丽娟.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09):126-127.

上一篇:风险管理在提高产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观察 下一篇: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