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9 01:25:04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人生逆境十有八九”。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挫折是难免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耐挫能力,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教学的关键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得极其直观、具体、形象、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耐挫能力”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耐挫能力低下的原因

造成目前学生耐挫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生理、心理素质的因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1、个人因素

(1)生理方面的原因

遗传与生长发育程度的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间出现了个体差异,一些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心理失衡。在平时的训练时,同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相比,总觉得自己是只“丑小鸭”,即使再努力,也是技不如人,因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2)心理方面的原因

挫折感是一种心理感受,只有在个体感受到的时候才会对精神产生消极作用。例如,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把小失败、小挫折看得那么重,所感受到的挫败感就不会那么深,就可以通过自我心理的积极调节而得以化解。消除了挫折感,挫折的存在就不会对个体构成心理威胁。现在的学生普遍心理脆弱,喜欢把小的问题无限放大,而不是积极把问题大而化小、小而化了,这样会增加他们的挫败感。比如,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过高,在体育考核或成绩评定时,一旦成绩不理想,就会怀疑老师不公平、有偏向,从而产生自负、不满的不良情绪,由此导致多疑嫉妒、心胸狭窄、不团结同学等现象。

2、家庭因素

现代家庭多半都是“4+2+1”结构。学生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他们从成人那里得到了过于周到的照顾、过多的娇宠,集千般宠爱与一身。这种教养方式造就了孩子的“蛋壳心理”。他们一方面富有优越感、个性十足、争强好胜,另一方面又经不起任何挫折和打击,好话赞歌听得进,批评逆语受不了。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能力较差。

3、学校因素

目前的学校教育,将主要精力放在智育方面,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学生遇到挫折时不知如何处理,向谁诉说,由于缺乏及时的疏导,就会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加之我国学校心理辅导机制不健全,还有相当一部分心理有问题的人对自己认知不够,相关部门又没有主动因势利导,采取措施去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有问题的个体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走向极端。

二、挫折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

1、容易攻击别人

攻击是挫折的结果,由于挫折的存在,会引起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比如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输了,有的学生就会因挫折产生愤怒的情绪,会对造成失败的关键人物或事物进行攻击,如指责队员没有用或者抱怨裁判不公平、对手犯规等。

2、缺少乐观态度

在体育活动中,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失败或跟不上集体配合的要求经常遭受同伴们的指责,也会慢慢地失去信心,在情绪上出现急躁焦虑、精神沮丧、对人冷漠、失意自卑、情绪抵触、固执己见、悲观厌世等现象,但是他们一般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而是经意志力压抑这些消极的情绪,在表面上出现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而内心又很在乎别人的评价,长期压抑欲望、情感和思想,转入个人潜意识中,就会变得非常的敏感与脆弱,有损身心健康。

3、不能正视现实

个人不敢面对自己遇到的挫折情景,就产生逃避。体育教学中的考核、达标无疑是对身体素质差学生的一种考验。如跳远、800米跑等项目对肥胖学生来说,是一种难以达到要求的困难项目,长时间的努力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就会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以身体不舒服等各种理由为自己的逃避掩饰。

4、不敢承担责任

在体育活动中,尤其是进行体育比赛或者做游戏时,由于个人的某一个失误,导致了全队或班级在比赛中的失利,这时往往把自己的过失和行为推给别人,以减轻自己的不安、内疚和焦虑。虽然这样做可以缓解自己的表面压力,但是实事上其个人承受的内心压力非常大,而更加重要的是不敢承担责任却是不良品质行为。

三、培养耐挫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作为体育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遇到挫折不要害怕、退缩,学习中的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消极情绪体验,但也能使人坚强、成熟。其次,还要发挥好榜样的力量,多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明星的故事,如姚明、郭晶晶等。通过讲述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在具体形象的感染熏陶下,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利用身边同学的事例,让学生们在榜样的鼓舞下,能够克服困难。

2、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兴趣爱好,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选择多种教学内容让学生选择。如:在跳高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差异,设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选择适宜自己能跳过的高度跳越,而且跳高的姿势不限。又如:在篮球、足球等项目的练习中,在安全和规则的范围内,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能发挥自己个性特色的方式进行练习,运动量由自己掌握。但是教师要人为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难度,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使学生在练习时克服困难,寻找勇气,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

3、创设经受磨炼的情景

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即有计划地设置一些高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难题”和“障碍”,向学生发出挑战,不断地让他们经受磨难,有意识地进行加强意识、魄力和挫折排解力的训练,来磨练和提高他们承受和征服挫折的能力。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艰巨的任务,如:可通过军训、参加体育比赛、进行耐力跑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锻炼,增强其耐挫能力。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乐知者” 下一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