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有效准备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09 01:08:16

思想政治课有效准备教学策略

摘要:教学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在教学理论不断发展的今天,已备受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在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不仅起着教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正确把握的作用,而且进一步在于培养学生传播社会科学知识和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准备略研究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有效准备;教学策略

一、思想政治课的有效准备的教学策略

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环节,传统教学理论将教学准备等同于备课,而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准备比备课含义更广泛,至少还应包括“备人”和“备法”。教学准备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要求,选择教材、分析自我和学生、钻研和选择教材、组织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教学准备是教师的复杂的智能活动过程,涉及许多策略问题,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教师自身塑造的良好的素质的策略、学生情况的分析策略、选择教学方法的策略。然而,有效教学策略是指能保证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系统解决问题行为,实现教学的关键就在于要保证有效教学策略的贯彻。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向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点与归宿。制定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会体现这门课的教育价值,它指明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果所取得的德育效果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另外,教学目标也集中的体现了教学的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要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发挥出来,以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以学习目标为核心的学习上去,激发学生主动、有意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具体说来,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目标内容制定要全面,并有明确具体的指向性。按照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规定了在制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时必须保证其完整性,从德育目标的特点来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品德目标,这四个方面是个统一的体系。思想政治课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有了正确价值观的指导,才能成为素质教育下的合格人才。品德,是人的一个重要素质,它对于消除不到的现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素质发展的变化状态,是目标具有可测评性。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往往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体现出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他更多地强调的是采用教学目标行为主体学生化和素质发展等表述,即让学生“懂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基本原理,能正确理解发展的概念,把握发展的实质,理解和掌握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就自己熟悉的问题,以及个人成长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有关现实问题,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并发表富有哲理的见解”。

(二)教师自身塑造的良好素质

实践告诉我们,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教师,作为肩负着传播马克思列林主义理论知识、塑造学生精神灵魂伟大使命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才能为培养出新一代有着高尚品格和良好素质的人才打好基础。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塑造以下几项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课是有别于其他学科,因为它是以我国制定的科学教育方针和当代我国教育战略的位置为起点,因此就决定了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需拥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认真地领会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向学生传递党的方针政策等信息,始终坚持正确的方针政策从思想上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识,也利于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知识拓展。

2、爱岗敬业、乐业、崇高师德素质

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师,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也应当拥有执着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对于教学更是充满热爱以及高度的责任感,为教育事业甘心付出,做出献身,不为名利,无私奉献。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应是学生政治学习的启蒙者,思想上的引路人,更是言传身教的楷模。

3、教学业务素质

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综合知识以及专业课程的渊博学识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要不断的拓展自己。首先不断的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进行量的拓展。其次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知识的批判,再到创新,进行质的深化。再次以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为背景,以精深的学科知识为主干,以相关学科知识为主要补充,以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为基本知识进行知识结构的优化。

4、专业能力的发展的素质

教师的教育能力即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一系列教育活动里面所形成的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本领,它体现了一个合格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作为一个核心的因素评价教师的价值。

(三)学习者的情况分析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为一个具体的教育对象个体,在生理、个性心理、智力、能力发展、学习基础等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在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时,应将此考虑在内。了解学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从客观分析的要求,也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性的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其中主要的是学生原来就掌握的知识水平,即背景性认知结构状况。背景性认知结构状况反映了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在学习的每一环节都密切关联着认知结构。因此,原来掌握的知识和水平是影响思想政治学习的最主要因素。

另外,除了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把握学生的生活区域,调查学生教学的教材中的思想疑点,以及采集学生的生活经验、思想观念和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教材观点与案例的矛盾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林主义理论教育和相关的科学教育同时从学生的实际思想认知出发解决其问题。

(四)选择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对于其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所采取的具体途径、程序步骤、运用的手段和策略和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采用不同教学方式从而获得不同的教育方法功能,完成不同的课程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若争取实现最好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效能,就必然用特定的教学方法:即从教育教学规律、特殊性质、教材内容、教学任务和师生特点等等角度进行考量,选择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只靠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还应该根据每堂课教学目标实现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现有的条件,选择不同功能的教学方法,并按系统论的思想将其组合成素质教育功能强大的教学方法体系,已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按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特点、教学目标、课程性质和教育规律使得其教学方法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符合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

教学方法是要应用与教学过程之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所要借助的一种“手段”。但是,教学方法并不是随意的、杂乱无序的应用,他要考虑实际情况的要求。首先是教师掌握的熟练程度,如果一个教师不能熟练掌握、自如应用,那么他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会面临许多的困难。其次是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要求,教学方法的运用时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方便其理解、应用。最后一点是要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合理的、恰当的采用一些教学方法,使教师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情况下生动、形象的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知识。

2、书本学习与社会学习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学习不是一般的知识认知活动,而是一种集人文社会科学认知和社会学习为一体的认识活动。他重在了解人与社会,体验社会生活,把握社会活动规律和现实问题的焦点及成因,学会判断形势,学习应对紧急危机,进行社会控制,解决人际冲突的经验和方法,获得社会参与和管理实践能力。为此,必须结合书本学习,进行社会学习。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调查研究、体察民情、观察模仿、实践反思等等。

客观上,对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角度分析来看,要保持行为的有效,就一定掌握好“适合”的尺度。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仅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还要不断培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自身也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水平,采用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满足其实际的成长发展需要。(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上一篇:劳务合作社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工作、发展状况及利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