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教融合下的电子商务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09 10:44:08

基于商教融合下的电子商务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用。本文探索了在电子商务专业,借助行业、企业的力量,基于商教融合来实施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从而使课程开发满足劳动市场需求、确保课程内容的抉择取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序化结构对应典型的职业工作顺序。

【关键词】商教融合;电子商务;课程一体化教学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念发生革命性改变,既“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但教学理念的落实必须依赖课程开发和实施。长期以来,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定向性、应用性与整体性相距甚远。有鉴于此,课程内容的抉择取向和序化结构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如果只是依靠在学科体系下浸染了很久的教育机构单独来解构传统意义上的学科体系,恐怕只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必须引入行业、企业的参与,借助它们的力量,以便很好地解决“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实践知识”、“综合素质”这三个方面教育的融合问题,重构现代意义上的行动体系职业教育。

一、商教融合是开发满足劳动市场需求课程的突破口

长期以来,虽然职业学校致力于将课程开发成满足劳动市场需求的课程,但最后的结果都不尽如意,这主要是因为以往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依赖于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里教师的作用,而这些职业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未能充分运用职业分析与专业划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导致职业教育的教学还是与职业实践及职业活动脱节。而在课程开发时引入行业、企业的参与,自然会带来一个转变:课程价值选择的依据更多地体现能力导向的能力观、基础观和过程观三个方面。这使得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事半功倍。

企业参与到教学第一线后,自然地将企业内部的培训课程带入职业学校课堂,它们带有鲜明的区域经济或行业发展的需要。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企业因毗邻水果批发市场,就顺势依托果品电商进行教学研究与实施。电商专业与实体市场融合后,带来了课程内容的变化:由于专业市场的细分,带来电商教学内容的细分;由于市场商品的更新、市场边界的拓展,带来电商教学内容加入了当地特色的商品知识元素;由于实体市场电子商务化的需求,带来了电商教学实训内容的动态和多层次变化。

进而,职业学校就可以从企业带进学校的培训课程入手,并根据发展趋势和积累的经验,对相近的或相关的培训实施职业分析或课程分析,从而确定出新的专门化培养方向。电子商务专业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知识的半衰期缩短,不断有新的培训课程产生,因此适合用课程分析的方法来构建课程体系。

二、商教融合明确了课程内容的抉择取向

行业、企业参与到课程开发中后,首先是解决了课程内容的取舍问题。企业带进课堂的培训课程天然地以从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为辅,即以“怎么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这就纠正了以往我们一提到课程一体化教学,主要考虑的是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关系比例的错误认识,既把课程一体化教学简单归为“代数加”的问题。而实际上课程一体化教学应是一个集成的“矢量和”,应综合考虑技能与知识、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因果关系及其联系。

以我校电子商务课程一体化为例。由于行业、企业的参与,课程的教学过程完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先引导学生选品,前述已提到是水果类商品,再引导学生开店、宝贝上架、装修店铺,进而运营店铺、客服、物流配送。学生们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学”,获得自我建构的“隐性”的主观知识,即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

同时,上述的教学行动是以电子商务专业所对应的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的。企业真实的商品陈列中心、商品编辑中心、平台维护中心、平台营销中心构成学生学习的职业情境,学生的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化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智整合为一体,真正实现了课程一体化的“矢量和”。

三、商教融合解决了课程序化结构的问题

以往,即使在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和本质的课程内容被确定以后,又被强制性地序化到学科体系的老路上去,这在职业教育使用的教材中就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现象。这是因为我们的职业教育环境是在历史悠久的学科体系下衍生出来的,并不能自觉地脱离学科体系的影响。这就导致了本应该基于工作过程展开的课程一体化教学内容的排序,应具有“串行结构”的特征,即教学内容的排序应对应典型的职业工作顺序或经归纳、抽象、整合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后的行动顺序,却被套入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排序中,即具有“平行结构”的特征,无论宏观内容还是微观内容的编排都是平行展开的。这种冲突的一直存在,使得职业教育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还是变为简单的“代数和”,课程一体化的努力付之东流。因此,确定使课程一体化得以实现的知识组织的框架和顺序,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关键步骤。

商教融合为解决课程序化结构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首先,商教融合的课程适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职业教育的对象大多具有形象思维,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来源于生机勃勃的工作世界的过程性“串行结构”行动顺序一致,因此学生们非常欢迎企业带入学校的课程。其次,商教融合的课程是以“行动”为导向的。企业是追求利益的,天然地为了效率而教学,着眼于“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这种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度教育”使得商教融合的课程只教“怎样干”与“怎样干得好”,让学生在过程中生发出知识和能力。再次,商教融合的课程是与情境有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与工作过程之间的纽带。学生在职业情境中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获取信息、计划、实施、评估。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显现。

总之,只有实施基于商教融合下的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践,才能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资格一致,培养目标与职业功能一致,教学过程与职业情境一致,社会认同与社会价值判断一致。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浅析幼儿园管理教育与幼儿关系 下一篇:市场经济下唐卡艺术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