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伯良“下海”再审视

时间:2022-09-09 09:39:43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个提法一石激起千层浪。长期以来,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国企远未健全,高管们普遍亦官亦商,这是企业发展的重大短板。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曾表示,希望用两年时间把中国建材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彻底建立起来,“如果我们能过这一关,企业就能做强做优,就能成为世界一流,如果过不了这一关,我们则有可能在市场面前再打败仗。”

一方面,一些高管安于体制内的身份;另一方面,少数高管主动突破,做了职业经理人,这其中最近薪酬备受关注的麦伯良可谓极具剖析意义。如果说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国企高管们会遭巨变,得过且过、死守亦官亦商势必无前途,是对企业、自己不负责,损企害己,而麦伯良顺势而为、毅然转身做职业经理人,可谓“自寻活路”。从结果来看,麦伯良活得不错:自己与公司获得了共赢。

顺势转身

起先,麦伯良是“体制”内的人。

中集集团1980年成立,由央企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各占50%的股权。1982年,麦伯良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集集团工作,历任技术员、生产技术部经理、副总经理。

1987年,央企中远集团入股中集集团,形成招商局、中远集团、宝隆洋行分别持股45%、45%、10%。由于在业务上对中远集团过度依赖,中远集团派出了高层管理人员。

1992年,中集集团董事会决定提拔麦伯良担任公司总经理(后改为总裁)。是时,公司董事会做出决定,公司经营层应该是职业经理人;为保障经理人经营的独立性,股东方只选任总经理,不再派出干部,经营班子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聘任。这种情况下,麦伯良从招商局辞职,不再属于任何股东方,以保持独立身份。中集集团的职业经理人机制很大程度上是由麦伯良开始定位形成的。辞职、转身做职业经理人,麦伯良可谓顺势而为。

治理土壤不俗

传统上,国企高管并无任期概念,其任免大多直接由上级根据需要决定,整体来看国企高管在一个企业的任职时间大多不长。迄今,麦伯良已任职中集集团总裁22年,这在国资主导的公司中非常少见。在麦伯良看来,一个好的制度有两点很重要,第一点是能够使跟企业有关联的人都能够跟企业的目标一致起来,第二点是要有利于企业家或说是职业经理人的健康成长――中集集团的公司治理为职业经理人麦伯良的履职提供了不俗的土壤。

首先是股权结构。长期以来,国资为中集集团最重要股东。1994年,中集集团IPO,前三大股东招商局、中远集团、宝隆洋行分别持股29.45%、29.45%、6.54%。2012年,中集集团实施B股转H股,其间弘毅投资进入,形成前三大股东招商局、中远集团、弘毅投资分别持股25.54%、22.75%、5.16%至今,两大央企共持股48.29%。中集集团2013年年报披露,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中集集团的运作受益于这种股权结构,如时任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司长邵宁表示:“中集的股权结构很有特点,没有一股独大的问题。在这样的股权结构里,任何一方,包括任何一个股东、包括企业的经营者,都处在一种被制衡的状态中,谁都不能为所欲为,所以公司运作比较规范。”2013年12月,中集集团公告定向增发预案,麦伯良等中集集团员工持股公司将参与,预计耗资19亿港元,如完成,将持股4.85%,成为重要股东,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

在曾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的陈清泰看来,中集集团基本没有经历传统“国有国营”的过程,传统国有企业的弊端也较少。相较传统国企,中集集团的治理特别是董事会运作相当规范、市场化。公司成立之初即严格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当前,中集集团董事会共8人:来自招商局、中远集团的股权董事各2人,招商局董事长李建红任非执行董事长、法定代表人;麦伯良为执行董事;独立董事3人,超过董事会的三分之一。这样的董事会构成符合股权结构特征,无一家股东在董事会占多数,制衡色彩明显。经理层仅总裁为董事,有利于决策层与执行层的分开、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遏制内部人控制风险。

高管薪酬方面,中集集团相当市场化。公司制定了《董事会聘任人员年度业绩考核及奖励办法》,麦伯良据此领薪。这些年来,麦伯良的年薪高低不等。如,2012年年薪998万元、2013年年薪869万元,高出央企体制内高管平均薪酬数倍。今年8月以来央企负责人薪酬调整成为热议,麦伯良作为职业经理人显然不在此列。此外有股权激励这种市场化的激励手段。2010年中集集团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分两批授予)获股东大会通过,187名高管和员工获得6000万股认购权,占总股本的2.25%。2013年,达到行权条件,麦伯良行权了。值得一提的是,央企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表示,好的制度设计一定要符合市场的逻辑,就是对社会贡献多的人应该多得,国企经理层完全可以实现市场化操作,达到标准年薪上亿元也可以。

邵宁曾评价,中集集团产权明晰,治理结构科学,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市场规则运行,与大多数国有企业显著不同。正如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所言,混合所有制企业,就不要再有国有控股的帽子。以往国企搞股份制,国资控股的公司还戴着国有控股的帽子,对其参照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并没有把市场机制真正引入企业,这有重大问题:虽然股份制了,企业还是半市场化。虽国资色彩显著,混合所有制、上市企业中集集团并没有“参照国企管理”,相当市场化。

自知之明

公司治理相对优秀是麦伯良作为职业经理人不错的生存土壤,内在或许更重要:自知之明、把握好自己。

“董事会必须要通过经营者或者说通过我来实施董事会的决策,董事会不能干事,我可以干事。但是我又必须跟董事会去做,如果我违反董事会的决议,董事们肯定不高兴,一定会把我换掉。但是如果得好,他们都觉得挺满意,让董事会又省心又不操经营的心,那我想他们就不会把我换了。”――显然,麦伯良知道自己身为职业经理人的命门所在。

需要把握好自己,不能像有些国企高管那样搞内部人控制、贪腐:那是“自寻死路”。麦伯良称,“我在企业不能为所欲为,我是几朝元老了。如果的事情董事会都不满意,都有意见,他们就可以把我免掉。但是如果董事会里边只有一、两个成员对我个人有看法,他们想换掉我做不到。因为我做的事情都是对股东好,对企业好,实际的业绩也摆在这里,他没理由换掉我。”麦伯良实际的业绩摆在这里:公司现为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发展迅猛,上市的1994年营收为13亿元、净利润0.9亿元,2013年营收同比增长6.52%至578亿元,净利润增长12.44%至21.8亿元。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告:增长50%―100%。

中集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很认可麦伯良,他说,中集持续增长的成功因素有三:第一个,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集获得了良好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机遇;第二个是有一个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的优秀职业经理人,就是麦伯良;第三,中集有一个良好的企业经营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中集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五化”的经营格局,即“资产证券化,资本国际化,股权多元化,人才社会化,分配市场化”。

顺势而为、放弃了招商局的身份(即传统国企体制),麦伯良选择成为职业经理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家,薪酬丰厚、一直身居高位,企业治理及业绩不俗――这可谓自寻活路,极富启发意义。全面深化改革之际,国企高管如果仍然得过且过、死守体制内的身份,是否意味着此路很窄甚至穷途末路?

上一篇:对中职模块化语文教学中立德育人实践的探索 下一篇:互联网创业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