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意愿调查

时间:2022-09-09 08:52:24

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意愿调查

德国二战后的经济腾飞充分证明了职业教育的贡献力,其模式是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双元制”。然而,我国引入“双元制”已有多年,却一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多学者将其归因于我国企业急需的不是技能型人才而是高精尖创新人才,企业不愿意承担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企业机制不健全等。那么究竟我国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状况如何,其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意愿又如何呢?为了解企业真实情况,笔者对42家企业进行了实证调查,其中对东北地区的葫芦岛、抚顺、辽源、铁岭、吉林五个城市的32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对北京地区的10家企业进行了座谈,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对象都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

本次问卷调查和座谈的企业中,私营企业占59.4%,外资企业占12.5%,国有企业占9.4%,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来自制造业的占68.8%,建筑业占6.3%,交通运输仓储业占3.1%,社会服务业占6.3%,其他企业占15.5%,企业类型比较丰富;一线技术工人在总员工中所占比例在30%以下的占12.9%,在30%~50%的有6.5%,在50%~80%的占48.3%,在80%以上的占32.3%,这些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数量比较庞大;35.5%的企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58.4%的企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6.5%的企业为资本密集型企业,3.2%的企业为知识密集型企业。

技能短缺制约企业发展

调查发现,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较大,而且有53.3%的企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急需相应的技术人员助力企业发展。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中,26.7%的企业选择“缺乏管理人员”,43.3%的企业选择“缺乏技术人员”,80%的企业选择“缺乏高技能人才”,16.7%的企业选择“技术落后”,3.3%的企业选择“设备陈旧”,23.3%的企业选择“缺乏资金”。

调查显示,不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还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在影响其企业发展的因素中,首选率最高的都是缺乏高技能人才,居第二位的都是缺乏技术人员,也就是说,技能短缺成为企业的共同问题,如图表所示。

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员工流动的问题,其中离职员工人数在10%以上的企业有30%,员工流动的原因中,60%的因素是技能达不到岗位要求。

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而现有技能人才的短缺,以及现有工人技术技能的低水平现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发展。

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意愿强烈

“在贵单位是否愿意成为职业教育的育人主体之一”这一问题的回答中,93.5%的企业回答“愿意”。86.7%的企业愿意接收学徒工,92.3%的企业愿意给予学徒工合理报酬,84.5%的企业愿意给学徒工上保险。

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65.5%的企业愿意给予职业学校师生实习机会,53.1%的企业愿意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40.6%的企业愿意为学校提供专兼职技术教师支持,甚至有的企业还愿意参与课程开发(28.1%)、提供资金(15.6%)、理论教学(3.1%)。

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意愿强烈,这一情况不仅在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来,在座谈中,很多企业也表示,非常愿意加入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甚至有的企业表示,学校可以提出要求,我们肯定积极配合。

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收效甚微

企业面临着技工短缺的发展瓶颈,也非常愿意承担职业教育育人主体的责任,那么,为什么在日本等国发达的企业内部劳动力培训市场没有在中国形成呢?部分原因在于,我国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缺乏独立培训的条件,而且企业主动技能培训的意识较低,在有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时候,54.8%的企业选择“从学校招聘”,35.5%的企业会选择“面向社会招聘”,仅有9.7%的企业选择“老员工技能提升”。但是调查发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培训的失效。

与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意愿强烈的结果形成反差的是,企业的培训或育人收效甚微。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育人责任存在一定的障碍。比如有的企业反映,“其实我们非常愿意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提前深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帮助学校培养出我们需要的人才,但是我们和学校订单培养的人才,到毕业时违约不来企业,而是到工资更高的企业去工作,我们很无奈。”也有的企业反映“我们非常重视自身员工的培训问题,但是培训一个走一个,我都为别人培养人才了。”这一结果与调查问卷的结果基本相符,问卷结果显示:对员工的总培训费用较高,而且,基本上企业的培训费用大都用在了一线员工身上。但是,企业的人均培训费用与离职率成反比例相关,也就是说企业在每个人身上花费的培训费用越高,员工离职比例也就越高。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让企业没有勇气承担职业教育的职责。

我国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育人主体责任意愿强烈,而现有实际效果的反差,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德国那种与“双元制”相匹配的企业管理制度、劳动管理制度、劳资关系制度等,没有为“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育人主体责任”建立可信任的承诺关系,造成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企业面临着“挖人效应”而带来的投资“奉献”。

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需各方保障

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花费大量精力和资金,但企业收益率较低,导致企业不愿再承担职业教育责任,而企业不承担职业教育责任,职业教育发展无力,进而导致企业技能短缺、发展乏力,这样来回反复,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破解企业技能短缺的难题,保障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育人主体责任并获得收益,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政府的制度保障。

企业应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意识 企业的技工短缺问题不是一时促成的,在调查中发现,很多企业都存在不重视技工人才的现象,比如在员工工资待遇的计算中,只有34.4%的企业采用了依据技术技能水平设定工资等级,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计件工资、计时工资(56.2%)。而且,在采用依据技术技能水平设定工资等级的企业中,77.3%的企业工资计算中技能评价所占的成分都低于40%,不足一半。在员工的培训经费中,培训经费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21.4%。有近乎一半(48.4%)的企业没有培训部门或相关机构,有一半(50%)的企业需要跨企业的培训中心来提供培训服务。

这说明,企业应该认识到企业转型升级的起点是人才素质的转型升级,从工资制定和地位上,重视技能人才。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提升创新思维水平。脑袋决定口袋,成功需要知识和科学的方法;眼界决定境界,决策成败都以人才的得失相关。因此,重视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动承担职业教育的育人主体责任,落实自身意愿,是企业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职业院校应保障职业教育质量 一方面学校要摒弃凭空想象的企业不愿意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观观念,应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将企业引入学校的校企合作中,并商定双主体育人模式,真正让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职责等。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作为与企业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应清晰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学校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把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做得更好,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总之学校应多解决一些企业的人才之急,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育人主体责任,需要得到学校的各项支持,31%的企业需要学校的技术支持,20.7%的企业期望得到实训基地建设的支持。

政府应建立匹配的保障制度 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匹配制度,以保障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意愿得到落实,并有所收益。在调查中,55.2%的企业希望得到政府的税收优惠,79.3%的企业期望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10.3%的企业需要得到政府的社会荣誉支持。

面对企业承担职业教育主体的积极态度,政府应从规章制度上确定企业职业教育办学的权利和义务;确定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各项制度;制定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制定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待遇规定,保障技术人员的地位及示范作用等。

政府也应建立可信任的承诺关系,以积极应对企业的“挖人”现象及企业间的不合理竞争,引导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职责,有序竞争,合作发展。一定员工流动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因“挖人效应”引起的非正常流动,不仅对企业不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秩序的稳定也不利,因此,需要国家建立一种长期的企业和员工的可信任承诺关系,对企业和培训员工做出双向的要求与约束。一方面要求在企业积极投入职工培训,另一方面也应要求企业提高培训合格的员工待遇,并给予企业与员工一定的补助,约束员工跳槽行为,保障员工对企业的回报。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企业面临着技能短缺的问题,技能短缺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与预估的企业没有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意愿相反,调查中发现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育人主体责任的意愿强烈,当然,这种责任的落实,也需要国家的支持以及相应匹配制度的保障。

上一篇:美国社区学院师资建设特色聚焦 下一篇:英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建设模式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