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真的语言有障碍吗

时间:2022-09-09 08:29:42

宝宝真的语言有障碍吗

在开展《0-3岁婴幼儿关心和发展》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接触到这样一个个案:有一个1岁零4个半月的男孩,他的父母送他去保健中心体检:他身高81公分,体重11.4公斤,而在语言表达上就连“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会说。为此,医生诊断为:身高超常,语言有障碍。这使男孩的父母为此忧心忡忡,担心宝宝是个哑巴,怕影响他今后的智力发展,特来咨询。

父母的问题是:

1.1岁4个半月的宝宝还未开口说话,是否确实存在语言障碍?语言发展障碍的标志是什么?

2.宝宝开口晚,是否会影响其智力发展?

3.怎样有效地对宝宝进行语言的早期训练?

宝宝语言发展情况家庭自测

有关权威性研究报告说明:婴幼儿“语言问题往往到三岁阶段方为明显”。这是美国资深小儿科医生布列兹顿从医40年研究了2.5万多名婴幼儿的诊断和抚育过程所得出的结论。

他还指出:辨别儿童语言发展障碍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 到两岁尚无理解别人的能力。

(2) 孩子尝试说话时,表情呆滞。

(3) 对孩子说话时,孩子明显地表现为听不进去或毫不在意等。

一般而言,造成语言发展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1) 听力也许有障碍,这要送医院由专家诊断才行。

(2) 父母包办过多,什么事情都由父母替他做,似乎生活中用不着说话。

如果孩子听力、理解力等方面没有问题,而且又能用身体语言有所表示,那就表明他不想讲话,是对父母的一种逆反和抗拒。为此,父母应反省自己,平时是否呵护过度,宝宝根本没有开口的必要;因为他想要的东西无需开口,只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行了。为此,年轻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婴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识和满足自己的需要。

此外,婴儿语言发展明显有两个阶段,一为接受性语言阶段,又为理解性语言阶段;二为发表性语言阶段。前为基础,发展较早。据其父母反映,那个男孩在四五个月咿呀学语阶段,曾表现非常积极,人们称他为“小口罗 嗦”。在6个月大时,大人说到:“灯在哪儿?”他会抬头看天花板上的灯,并及时作出应答性的行为反应。这说明,这个男孩在言语理解能力方面还是十分正常的,至于发表性语言能力发展较晚,这是由个体语言发展差异性所造成的。所以,我们劝其父母,不必担心和焦虑,既要耐心等待,又要积极关怀,让他在正常状态下按其自身语言发展的进程来得到逐步提高。

语言发展早晚与智力发展高低没有直接关系

语言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个体言语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婴儿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性,这差异,不仅表现出掌握字、词的速度和数量上有个体差异,而且,在第一批语词出现的年月上也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很难与未来智力发展的快慢与高低有直接的联系。

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他19岁大学毕业,24岁获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40岁为新中国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我国少有的全才式人物,可他“年满3周岁,还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着急的家人差点以为他是哑巴。”不过,父亲发现每次他到私塾给大孩子们上课时,小卢嘉锡总是搬个小板凳去听他的课。哑的孩子多半聋,这说明他肯定耳朵不聋。

有的宝宝开始说话较迟,较晚,但在听话过程中,理解性语言积累较多或知识正在积累之中。当他一旦能说话时,可能清晰度和丰富度超过他人。这正如长跑运动员,有人开始跑得快,但由于后劲不足,有可能会渐渐落后;而有人开始跑得滞后,但后劲较足,会愈跑愈快,后来居上。当然,始终保持第一者也有之,而卢嘉锡在语言发展上是属于后来者居上。

事实说明:一个婴儿只要听力等方面没有毛病,开口说话早晚,对其未来智力发展关系不大。

前文提及的男孩,我们在跟踪研究中也发现:他虽然在16个月体检时发现语言发展有迟缓现象,但理解词语能力还行。如大人带他到草坪上去玩时,有小足球滚到他面前,大人说“宝宝踢、踢、踢”时,他能用右脚去踢球。事实上,这个男孩两岁之后,语言表达和其他方面都发展得很好!

如何对宝宝进行早期语言训练

有研究发现,19个月后的宝宝掌握新词的速度很快,平均每个月能学会25个新词,随后几个月,宝宝掌握句子数量的速度达到非常惊人的程度,为此人们称1岁半至3岁为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好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这一关键期,有效地进行早期语言训练呢?

建议一:把握和关注婴儿急需要说话的心态。

让宝宝学说话要在宝宝急需说

话时进行语言训练,会起到神奇的效果。

我们观察到:婴儿在8-10个月时,他见到妈妈,急于要妈妈抱,此时,妈妈教他:“叫妈妈!叫妈妈!叫妈妈抱!”这时宝宝就会学得特别快。几乎全世界的大多数婴儿,最先学会的词是“妈妈”和“爸爸”,这是与他的需要有关。

婴儿1岁至1岁半之间,随着他社会交往的扩展,他需要周围更多人的来关怀他和帮助他,于是,他学会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等称谓。这时,生活情景会给宝宝学说话创造氛围和冲动。如有个1岁半的宝宝,在吃哈密瓜时吃得多了,会突然冒出一句:“不要啦!”这正是宝宝在特定情景、特定需要中表达出来的。因此,我们要重视交往和交际语言环境的创设。

建议二:教婴幼儿学说话时,最好用说、看、摸三结合方法加以引导,这样会更有效。

如宝宝要吃饼干时,可以一边拿饼干给他看,一边让他模仿大人说“饼干”,还让他用手去拿饼干,让他边说边吃,逐步学会对各种名词、水果等食品的表达。

建议三:让宝宝多接触自然和社会环境,在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中启发宝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鼓励宝宝通过模仿来学习说话。

有的家长为增进宝宝语言表达能力,会从丰富宝宝的生活着手,从八九个月开始,就带他到户外去进行观察活动,看到什么,就教他说什么。开始时,也许宝宝还不会说,但日积月累之后,约16-20个月时,宝宝就有可能看到什么,就会说什么了。

在我们跟踪研究中发现,有的宝宝在一岁半时由他妈妈带他到海南岛去旅游,事后父母发现,这次旅游不仅使宝宝更加活泼,而且语言发展也大有长进。

建议四:要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给他多讲故事,多学唱一些儿歌,多进行语言对话和沟通。

婴儿期学唱儿歌,较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儿歌大多语意易懂,语句易学,节奏明快,合拍押韵,再加上声音、形象、动态、情感都揉合在一起,很容易被宝宝所喜欢,对他们语言发展帮助很大。

还要特别提醒年轻父母的是:对婴儿语言发展,不可求之过切,要求过高,逼得过紧,这样会事与愿违,有可能造成宝宝学话过度紧张而口吃,或得语言恐惧症。我们主张在婴儿语言训练中,既要创造语言沟通的氛围,又要顺其自然,不可强行硬逼,要让宝宝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开窍”。

(胡育系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上海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副主任;梅仲荪系上海市教科院特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特聘兼职教授。)

上一篇:温暖的家庭“孕育”自信的孩子 下一篇:母子“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