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从句教法探讨

时间:2022-09-09 07:10:59

摘 要:新教材编写中,通过淡化语法教学的手段,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使学生通过不断模仿、观察、分析、思考以有效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从而,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轻松地获取知识。然而,淡化语法教学并不意味着放弃语法学习。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有效的掌握必要的语法项目,成为以基础教育为目的英语教师必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定语从句 观察 探究 归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178-01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如今的英语教材编排越来越科学,实用,也越来越有趣味性,更能体现语言的本质—— 交际性能,重视了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新教材编写中,通过淡化语法教学的手段,有效的消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学生通过不断模仿、观察、分析、思考有效的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也可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轻松的获得知识。然而,淡化语法并不意味着放弃语法学习。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有效的掌握必要的语法项目,就成为我们必须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教学方法—— 观察、提问、比较、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效果比较明显,定语从句是学生感到很难掌握的一个语法现象。如何掌握并熟练运用该语法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而怎样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的熟知、掌握并灵活运用定语从句就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一个函待解决的课题。语法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尤其是在第二语言教学活动中仅仅是掌握、运用语言的辅助手段,而不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语法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学生学的是实践语法,而不是理论语法。语法教学应以实践为纲,以技能为核心,把语法作为手段而学,作为桥梁来用,克服为学语法而学语法的偏向。多样性的语法教学能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自主分析,反复练习,进而归纳语言规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能有效的掌握并运用语言。

1 观察

细心观察是我们得以正确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在学习定语从句的过程中,引导定语从句关联词的选择成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很多学生感到很难判别和选择,尤其是that与who;that与which;that与when,where,why;as与which等的用法区别,针对这些问题,教者最好不要直接向学生介绍他么之间的不同,否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导致所学知识不牢固,容易混淆。对此,我们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先行词,再判断,然后帮助他们分析、归纳出规律,使他们轻松愉快的掌握这些知识。例如:

(1)I don’t know the man __C___is speaking to my father.

A.whom B. whose C. who D. as

(2)Who is the man ___B__ is standing under the tree?(避免与who重复)

A.who B. that C. whom D. whose

(3)He is a man ___A___ is never at a loss.(that 表示泛指)

A.that B. whom C. who D. whoever

(4)He is not such kind of person __ D _ never help others.

A.who B. whom C. that D. as

(5)H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the girl _D_ father is the manager of the company.

A. who B. that C. whom D. whose

(6)I prefer a house __C___ windows face the south.

A. that B. which C. whose D. whichever

(7)Such stories __A _ Han Han wrote are popular with young people.

A. as B. that C. which D. that

将以上句子先展现给学生,让其仔细观察每个句子中空格前先行词的种类(指人、物、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继而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进行思考,判断,甚至提出自己的见解(可对,可错)。此时,教师千万不要急于对学生提出的见解给予评判,而是鼓励学生说出所得见解的思考过程。

2 设问

设问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知的动力。因此,恰当适时的设问对进一步探讨和解决问题起到了一个推动作用。在此,我所谈的设问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向学生提问和学生向老师提问。教师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而学生提问是为了探知。两者有机结合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why do you give this answer? Could you explain to us why you have chosen this answer? 此时学生就会说明他们思考的过程及判断理由。

3 探究

探究包括两部分,探讨与分析,这两部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都是我们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分析每一种情况,经过反复地思考和不断地交流,才能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最终获得真知。例如:such … as such … that。

(1)Our teacher never gives us students such difficult problems as none of us can work out(as在定语从句中作 work out 的宾语)。

(2)Our teacher gave us such a difficult math problem that none of us can work it out(that 引导结果状语从句,不在从句中充当任何成分)。

the same … as the same … that

(3)Yesterday I bought the same dictionary as you have(与…一样的,表示同类异物)。

(4)Now we are living in the same hotel that you lived in last week(同一个的,表示同类同物)。

通过这样的探讨分析比较,学生就很容易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准确掌握其用法。

4 归纳

归纳能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能够弄清知识的规律。因此,善于归纳对我们语言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能使他们更明了、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指导他们的语言实践活动。

5 巩固

巩固是牢固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在语言教学中,尤其是第二语言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测评以及家庭作业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过程更有趣,更生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薄冰.高级英语语法(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M].商务出版社.

[3]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如何打亮作文的卷面 下一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