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9 06:35:14

浅谈思想品德课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结合教学经验,对课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课件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梳理。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件教学;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54-02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思想品德学科生活化、情境化的学科特点,使用课件教学更能为学生模拟、创造一种情境体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对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掌握,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然而,部分教师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课件的制作以及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课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要依赖教师单纯的讲授,这种讲授是建立在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简单的说理教育,缺乏足够的内容支撑。这就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所接触的知识面相对狭窄,不能占有广泛的感性材料,不能有效地理解、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所要传达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低下。课件教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它为思想品德课堂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课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课件教学符合学生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学生感性思维较活跃,加之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相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导致部分学生很难理解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课件教学的引入,可以采用音频、视频的方式,通过情境化的模拟、真实情景的再现、新闻热点的播报等方式,将教学材料以一种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授“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一课时,讲到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采用视频播放人才市场里毕业生人头攒动的场景,再展示近三年大学生就业率的相关数据,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就业压力。并提出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本课的知识,如何解决?这样一下子就使得问题有了针对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课件教学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计思路强调,思想品德课程要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传统思想品德课堂基于教学手段的限制,给学生展示的资料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的开拓。采用课件进行教学,能有机整合音频、视频、图片等载体,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展示更多的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促使学生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综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当前思想品德课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过多注重形式,割裂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件制作与使用过程中,广大教师能积极寻找课堂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时政热点的联系,以现实生活为基本素材,积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课件的加工制作,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件呈现出丰富性、广泛性的特征,同时积极运用一些课件制作的技巧,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使课堂教学内容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有效增强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果。然而,有些教师由于对课件地位的把握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过分强调课件的形式;有的课件甚至是长达二十页、三十页,造成思想品德课堂俨然成了课件的展示课,变成“满堂电”。长此以往,严重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

问题提升不够,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欠缺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件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过分注重对课件的形式的设计,如何设计出精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更好地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升华,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核心问题的把握,那就是对于思想品德课件教学中问题设置的问题。在课件教学中,广大教师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在于过分注重对材料的选取,过多注重材料的新颖,不考虑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思想品德问题的设置,即问题的设置能否有效、高效,能否实现对学生的考查。在教学中,笔者发展部分教师虽然选用了一些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但在对这些材料的问题化设置中出现问题,所设置的往往是相对简单、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实现思维上的锻炼与提升,不能有效锻炼、发展学生的能力。

过分强调情感的升华,缺乏基础知识的提炼 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改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单纯的“灌输”,强调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实现学生情感上的升华,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实现自身的终身发展。但同时,部分教师存在唯“情感态度价值观”论的偏差,评价一节课堂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课堂是否活跃,课件是否形式新颖,能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升,没有正确处理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关系,导致学生对一些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能力欠缺。在这种情况下,何谈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 初中思想品德课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实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实现课件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思想品德课件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课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的地位和作用。从本质上讲,课件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电”的状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能把课堂完全变成按照之前的预设进行课件展示的过程,这就夸大了课件的作用,割裂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关系。这种课堂完全看不到教师的作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课件教学要充分挖掘材料,努力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重在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教师在课件教学中综合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形式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这种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升华也是短暂的。因此,在课件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努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建兵,吴晓霞.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打造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8).

[2]王洁梅.初中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1(8).

上一篇: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与现状研究 下一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综合项目开发实训课程改革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