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调节器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

时间:2022-09-09 04:35:37

输液调节器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静脉穿刺时输液管调节器在输液管不同位置时对穿刺回血长度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连续三天输液分别将调节器置于高、中、低位,高位:调节器紧靠莫非氏滴管,中位:调节器下端位于输液管过滤器上端与莫非氏管下端之间距离中点,低位:调节器紧靠输液管过滤器,穿刺见回血时起,第10秒记录回血长度。结果 高位与中位回血长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低位回血长度短于高位与中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输液管调节器;位置;回血长度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0-01

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8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偏瘫患者100例,其中男71例,女29例,年龄42-85岁,纳入标准:均在健侧手背选择同一静脉为注射区,所选择的手背静脉,经止血带结扎后,静脉显露良好,静脉走向为向心性走向,且易于固定,并保证能连续3天使用,穿刺区域皮肤完整,无水肿、静脉曲张、静脉弹性好及炎症渗出等征象。

2 方 法

2.1 操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每例患者分别进行连续3天静脉输液,1次/d,每次输液分别将调节器放置在高、中、低位,高位:调节器紧靠莫非氏管,中位:调节器下端位于输液管过滤器上端与莫非氏管下端之间距离中点,低位:调节器紧靠输液管过滤器。为避免操作技术不同而引起的误差,每次穿刺为同一人,由本人自行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每次穿刺时输液瓶悬挂于统一高度,统一采用一次性输液器(浙江灵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均选用7号头皮针,按照常规排气法,排尽气体后夹紧输液管,把调节器置于预定高度。患者取平卧位,在距离穿刺点6cm上方处扎止血带,消毒皮肤,均采用从血管上方直接刺入法,穿刺见回血后固定,从头皮针见到回血时起,第10秒时测量回血长度,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待液体输入通畅后以输液贴固定,最后记录数据(单位:cm)。

2.2 统计学方法 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

高位与中位回血长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低位回血长度短于高位与中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 论

静脉输液不仅是护士基础操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作为有效输液、给药的一种方法,在疾病治疗中占用重要地位[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一定要过强过硬[2]。提高静脉穿刺质量和成功率,是护士每天必须面临并且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静脉穿刺操作过程中更加要求护士不断总结经验及技巧,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因此我们针对输液器调节高度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进行分析。

通常情况下,针头刺入静脉后,在静脉压作用下,输液胶管的弹性扩张作用使头皮针内的压力很快降低,即低于静脉压,出现回血现象。头皮针管内回血长度的多少和回血速度的快慢有关,取决于静脉与输液管腔内的压力差,压力差越大则静脉回血长度越长,回血速度也越快。当静脉压力一定时,一次性输液器腔内压力越小,静脉与输液管腔内的压力差就越大。一次性输液管腔内压力与输液器调节器夹闭的位置有关,当调节器离头皮针过滤器距离太近时,调节器以下输液胶管的压力调节作用降低,导致针头刺入静脉时,针头两侧的压力几乎相等,因此,无回血现象或回血长度较短。此时,护士往往误以为针头未进血管,反复回针,最后破坏血管壁致穿刺失败。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一次性输液管调节器夹闭的位置距输液管中位及高位时,回血长度明显长于低位。因高位与中位无统计学差异,从操作方便性考虑,穿刺时调节器置于中位既能达到良好的回血效果,又方便操作,因此,我们认为进行浅静脉穿刺时,应将调节器夹闭的位置置于中位处为宜,此位置利于操作,不影响静脉输液回血时间,且操作起来美观大方。

参考文献

[1]叶桂芳.门诊输液室流水式操作模式探讨.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6,6(21):125.

[2]古秀祥.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6(18):121.

上一篇: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 下一篇: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