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achman框架的ESP需求分析研究

时间:2022-09-09 04:06:16

基于Zachman框架的ESP需求分析研究

摘 要: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 课程是基于学生的需求而设计的,为此课前需求分析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Zachman“框架”本质上是一种组织构架工具的一种分类学。运用文献法、系统分析法和学科融合方法等多种方法对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Zachman框架的ESP需求分析模型,为ESP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框架。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Zachman框架;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84-02

引言

作为英语语言教学(ELT)的一个分支,ESP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和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ESP学习者有其特定的学习需求,ESP课程体系都是以ESP需求分析为基石。国外ESP兴起带动了外语需求分析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迅速发展。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的范畴、数据采集、需求分析模式研究等。与国外相比,国内对需求分析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理论概况,课程设计前期需求分析作用,社会需求与外语教学关系,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外语课程设计和目标情景需求等,但较全面地针对ESP需求分析的研究还比较少。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计的前提条件,为ESP课程设计提供可靠保障。本文运用文献法、系统分析法和跨领域等多种方法对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Zachman框架的ESP需求分析模型,为ESP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框架。

一、ESP需求的定义和分类

大学英语课程倡导教学重心关注学习者的需要。ESP教学中所谓的“专门”是指目的,而非指英语语言本身。Mountford(1981)强调需求为语言课程中的学习内容。Widdowson(1996)倡导需求是学习后应该具备的技能。综合Brindly,Brewick和Hutchinson&Water(1987)等人对需求的分类。我们可得出ESP需求分类表,如下表1所示。

表中必学知识强调工作岗位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欠缺知识强调工作岗位要求与目前学习者已经具备的能力差距;想学知识强调学习者根据工作需求而将要达到的学习要求。

二、ESP需求分析的步骤与模式

ESP需求分析的过程大体上主要经历确定需求分析的信息来源――确定需求分析的分析方法――写出调查报告三个阶段。综合Hoadley-Maiment(1980),Dudley-Evans和St.John(1998),Long(2005)研究,需求分析的信息来源包括教师、学习者、一线人员、研究者、管理者、顾客、同事、应用语言学家、行业专家、ESP已有研究、用人单位等。Jordan总结了需求调研方式:入学考试评估、诊断考试评估、自我检测评估、课堂观察记录、问卷调查评估、结构式访谈评估、学生口记、案例研究、评估反馈、相关文献资料。Berwick(1989)将收集工具分成了归纳型和推理型。Schntz和Derwing(1981)认为采用哪种工具需求分析需根据研究的目的、对象、范围等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选择和搭配,以确保需求分析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ESP需求分析是一个课前、课中和课后不断构建的动态过程。

目前外语教学认可的需求分析模式有:1)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TSA)模式。2)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PSA)模式。3)Hutchinson和Water的分析模式。4)Dudley-Evans和St.John的分析模式。其中Dudley-Evans和St.John的分析模式既有目标情景分析和目前情景分析,又有学习需求分析,为综合需求分析模式。目标情景分析模式是针对学习者面对工作岗位的语言要求进行分析,是ESP的中心和出发点。目前情景分析模式是针对学习者目前与未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之间差距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所欠缺的知识、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也叫欠缺分析(Jordan1977)。Hutchinson和Water的分析模式强调以学习为中心,该模式分为目标情景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综上所述,需求分析的模式从目标情景分析模式到Dudley-Evans和St.John的分析模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目标情境分析法强调从课程规划者的视角出发,宏观分析ESP教学的需求。学习情境分析强调课程规划者和教师着眼于学生,分析了解他们对所学语言的态度、经历和要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现状情境分析强调教师着眼于学生现已具备的语言水平及其学习障碍和差距,在此基础上设计ESP课程体系。Dudley-Evans & St.John(1998)认为ESP需求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者完成工作任务活动所需语言;二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可能因素;三是学习者已经具备的语言水平;四是学习者现有水平和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五是弥补差距的有效方式;六是设计有效目标交际环境;七是学习者通过ESP课程达到目标;八是授课环境信息。

三、基于Zachman框架的ESP需求分析模型

(一)Zachman框架结构简述

JohnZachman首次在1987年提出Zachman框架方法论。Zachman框架本质上是一种组织构架工具的一种分类学。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IT行业,而且存在于多个跨学科领域。Zachman框架包括六个描述焦点:数据(What)、功能(How)、位置(Where)、人员(Who)、时间(When)、动机(Why);六个角色的角度:范围(规划者视图)、企业模型(企业所有者视图)、系统模型(体系结构视图)、技术模型(设计师视图)、详细表述(构建者视图)、运行系统。一个Zachman表格由36个方格构成,每个方格就是一个角色与一个描述焦点的交汇,表格中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是从不同角色的角度来观察同一焦点。Zachman框架给出了需求分析活动的总体框架。多视角考虑需求可让人们全面地分析问题,灵活应对变化。把需求分析活动纳入Zachman框架,需求分析过程中所运用的任何技巧都可以填写到此框架矩阵中。Zachman框架内36个单元不同的视角和视点组合,为信息系统开发提供了整体结构的需求分析。

(二)基于Zachman框架的ESP需求分析模型

ESP课程设计流程一般包括: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在校学生、英语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收集――需求分析结果及讨论――课程设计。借鉴Zachman框架模型,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Zachman框架的ESP需求分析模型,能高效地提高ESP需求分析质量。基于Zachman框架的ESP需求分析模型包括六个描述的焦点(数据、功能、问题、对象、方法、动机),五个角色的角度(目标情景分析、目前情景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环境信息、ESP课程设计),如表2所示。

上一篇:“90”后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研究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展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