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策略

时间:2022-09-09 02:35:46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策略

所谓主体参与,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有效的主体参与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成为自己主体建构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每次参与过程中实现其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发展。那我们应如何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是实现学生有效参与的重要前提。教师把学生引入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故事化情境、活动化情境、生活化情境和问题化情境等,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最重要的在于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并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需要经过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先出示一个圆形: 让学生用学过的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占整个圆形的几分之几,学生会想到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教师随机进行板书后引导学生观察:“既然这些分数都表示同一个阴影部分,就可以用哪个符号连接?”“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都相等呢?”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并记录下小组内的发现,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辩驳,当形成初步的结论后,再进行举例验证,从而得出规律。在上述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用分数来表示阴影部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并通过观察进行设疑,引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

2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充分地探索与思考。

对于猜想,波利亚有过这样一段论述:“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很急切地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可见,猜想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动手将一段圆柱形的橡皮泥削成等底等高的圆锥,然后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圆柱形的橡皮泥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请你大胆地猜测一下圆锥的体积是多少?”有的同学说:“我认为是7.5立方厘米,因为圆柱像一个长方形,圆锥像一个三角形,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我认为圆锥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积的一半”;有的同学说:“我认为圆锥的体积应该比圆柱体积一半要少一些,我猜是5立方厘米”。接着教师来个顺水推舟:“圆锥的体积到底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呢?你有什么办法验证吗?”由于学生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想,而且非常迫切地想使自己的想法得到证实,于是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此时,教师再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主体参与肯定是非常高效的。

3 适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给学生创设了人人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自主、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合作交流就是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所以讨论前先独立思考对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没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等于无源之水。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4 分层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由于每个学生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会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而有效的主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例如,在做练习时,做同样的练习,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在确保达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设计一定的有开放性和层次性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在“‘2、5和3的倍数’数的特征”教学时,我分别设计了三个梯度的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能力自由地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练习。

级:判断下列各数分别是2、5、3的倍数吗?并回答是2、5、3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120、210、243、270、675、475、6192、318、1470。

级:以上各数哪些同时是2、5的倍数,2、3的倍数,3、5的倍数,并说说它们的个位上各有什么特征?

级: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使它们同时是2、3、5的倍数。

6_、27_、4_60、_1250、_20

练习的层次逐步有简到难,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的设计利于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让学生高质量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并为学生实现思维的深层参与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提高与发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一篇:叹为观止的“预言画”:你画的人也在思念你 下一篇:挖掘教材优势 丰富课堂内涵 让语文课堂放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