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人文色彩

时间:2022-09-09 02:32:32

语文课堂的人文色彩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关怀对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舍弃了人文精神,就是舍弃了语文的灵魂。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呼唤语文课堂凸显人文关怀。

语文课要构建学生精神世界,承担语文教学的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如果语文教师人文情怀干瘪、知识底蕴空虚、个性语言萎缩,人文精神就难以走进语文课堂。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必须具有真挚的情感,必须使学生感悟到情真意切。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本身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的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教师只有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感受到“如沐春风”般愉悦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语文人文性解读,离不开文本。语文教材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美德。只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他们就能在感知、理解课文内涵的同时,滋养自身的人文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为名家名篇,大多文质兼美,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如果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方法施教,学生就能自觉地走进作品,同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喜、同吸引,让作品中的人文魅力塑造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人格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教材内容创设人文情境,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强化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设温馨和谐的人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而照本宣科,而是针对教材内容仔细考虑,课文内容寄寓怎样的人文内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哪些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全盘考虑。选择出对学生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将学生培养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懂得感恩、明晓事理的个性化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与人文教育的宗旨是相背离的。教师只能在必要时进行引导,因此,不论是《我的信念》中,对居里夫人人格美的解读,还是在《〈贝多芬传〉序》中对真正“英雄”的阐述,都必须让学生自主思考,方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人文素养。

比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使他们在倾听与思考中明白,本文是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来歌颂父爱,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本文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让他们深刻地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父子深情。当学生沉浸在这温馨的画面中,我便问:面对如此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无疑都在深情地诉说着父母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趁此时机我便说:“你们说的很动情、很深情,可惜你们的父母听不到,那就把你深情的表白浓缩成一句诚挚的话,编辑一条短信,用老师的手机发送给你的父母吧!”我认为在这节课中,既使学生懂得了珍视亲情,又使学生学会了感恩。

总之,人的全面发展呼唤语文课堂凸现人文关怀。《卡尔·威特的教育》中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可见,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多么伟大而艰巨的课题!而这一课题将贯穿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必将使我们语文课堂的人文色彩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两家镇第一中学)

上一篇:如何衔接初高中英语的教与学 下一篇:电子商务网站聊天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