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如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时间:2022-09-09 02:03:04

论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如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对体育教师如何利用自身教育方法与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理念与方法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为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体育教师 主体行为 学生发展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把教师主体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如何把教师主体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体育教师主体行为的特点

1.直接参与性。直接参与性是指体育教师的教书育人主要在于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的完美发展。学校体育则是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目的。

2.动态性。动态性是指体育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是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这是由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直接参与性决定的。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其行为不仅仅局限于室内,也可在室外进行,两个方面相结合。

3.身心合一性。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心理负荷,这是由体育运动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心理负荷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完美个性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就必然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4.社会性。所谓特定的“社会”是指就体育运动而言,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要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而选择某种体育角色,并按照既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行为。

二、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发展影响的意义

1.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体育的特点与作用均受体育教师的教育行为所影响的。学校体育工作包括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训练队、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协会等,体育教师在这些工作中无一不起着作用,我们要意识到,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有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精神、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个性完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满足社会化需求。

2.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重要意义。学校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执行者是体育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身体健康的教育工作是体育教师的教育重点与方向。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心理与身体健康的形成与发展。

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主体行为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1.导学。在学生正处于感知事物以直接视听为主,神经抑制过程不完善,精确分析能力差的时期。学生对于动作结构较复杂的教学内容会产生困难感,在体育教学中充分采用模仿导入、标志导悟和条件导控进行教学,提高学生时空意识感觉,以便尽快掌握教学的内容。因此,解决好变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教法手段问题,便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2.引趣。兴趣是学生爱上体育课的出发点,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对活动内容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从教学过程情趣化入手,以具体的情节和活泼的形式作为诱发上课兴趣的引线,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不觉乏味,从而乐于接受,不产生逆反心理。然后,教师在进一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强化指导,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启思。把教材内容交给学生,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可以先讲解示范动作,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述说动作要领,并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认识,强化其记忆过程。

(1)看想结合。体育教学只有让学生对动作的演示过程和欲强化或改进的关键环节观察清楚,才有助于他们对动作的记忆和掌握,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有了正确的认识,每当示范、演示或择优学生表演前,都必须提示学生观察的时机和重点,再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正确的表象记忆。通过这样的步骤,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按各自认知的速度进行思考、记忆的环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奠定掌握动作的基础。

(2)练想结合。行为和意识是密切关联的,教学中还必须让学生适时的想练结合,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对动作过程进行默想,使这种思索与所完成的动作产生内在的联系,起到明晰动作过程,提高动作准确性的作用。

(3)说练结合。从学生对体育动作掌握的规律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所学动作再陈述出来,能够起到进一步强化动作的明晰度作用。学生在知觉动作的过程中,只有得到相应的语言表述才能获得所要求的明晰度,才可能在其记忆中逐渐加深和巩固。

4.激情。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表现还来自于对教师爱戴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教师把对事业的爱转化为对学生爱的反馈。

(1)情感接纳。及时鼓励是情感接纳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微小进步,每一次积极的响应,每一声正确的回答,每一次成功的练习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都会引发学生对老师的心理亲和,并会进一步引发招之即来的群体效应。对偶尔迟到的学生,以传递情感的方式给予暗示,对违纪现象暂置一边,给违纪者以反思的空间等。这些软处理,往往胜于当众纠正、趁热打铁的效果。这样,老师和学生的感情也更加亲近一层。当然,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机智和经验,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

(2)情感激发。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情感撞击融合的过程。教师把爱的情感带入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记得在足球队一次训练中,我发现一名队员的队服上沾满了泥水,得知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跟着父亲一起生活,而其父亲工作较忙,无法细心照料其生活,所以我就把他的队服拿回家中,帮他洗净。事后学生及家长感激之情深埋心底,他在以后的训练中刻苦认真,成绩突飞猛进。这使我感受到体育教育不仅会奠定学生健康的基础,适时的情感的接纳和激发,都会起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乃至继其业的作用。

四、结论

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行为通过某种教育方法与手段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习惯。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师主体行为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体育教学中更好的把教师主体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思想品德、心理、身体都得到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泽山.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35.

[2]刘志敏.体育哲学研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25.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

上一篇:论足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及其培养 下一篇:竞技体育在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