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交融下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9-09 12:36:55

【摘要】毕业生的高就业率背后的就业不稳定性,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已经基本上能满足企业...

校企文化交融下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 要:本文从分析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从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职业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高职院校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才培养;高职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的原因

在高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我们同时也看到,毕业生的跳槽率也越来越高。对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表明,只有5%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有12%的毕业生感到满意,大多数毕业生感觉一般或者不满意。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折射出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如过高的薪酬期望值、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以及对工作缺乏耐心和毅力等。毕业生的就业心态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工作状态,调查表明,50%以上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宁可职位空缺也不招不合格的毕业生。

毕业生的高就业率背后的就业不稳定性,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已经基本上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生就业以后,并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被公司解聘或主动辞职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应。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适应企业文化需要的高职毕业生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课题。

二、校企文化交融,构建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创新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高职院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并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都开展了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建设的工作,但合作基本停留在浅层次的校企合作课程上,把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理解为引入企业员工参与或在课程内容上体现企业的技术内容,而忽略了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理念应该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课程,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学校在课程建设中过分重视满足企业或就业的需要,课程建设的重点往往会放在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将专业课程演变成了培训课程,忽视了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非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应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建设中通过组织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校双师型教师,共同商讨、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方案。在教学方法上,应主要以项目课程为基本方式、以课程单元为基本单位,学校甚至还可以根据企业各岗位的任职要求,更新教学方法,完善专业课程结构,如实行“案例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等方法,将技术应用与学生的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

2.融入企业文化,提升实训基地的功能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效果,影响到所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积极引入企业文化理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氛围,做到以境育人、以境教人,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通过仿真或真实的工作任务,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快节奏以及重实效等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素养。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以从校内基础实训与综合实训做起,逐步上升到模拟仿真训练及至真实环境下的现场训练,如在实训室悬挂各种企业的宣传标语、名人警句或者一些规范化的操作要点等。实训室尽量模仿真实企业的现场布置,包括各个不同岗位、工位的设置,实训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也应该体现在实训中。为了检测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学校也可以承接企业的一些小型订单,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兴趣,不断地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校企互动,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了培养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建立起一支熟悉企业文化、技术能力过硬的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一方面,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培训和锻炼,使教师熟悉企业文化,积累实践技能,增强生产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通过他们将优秀的企业文化素养和文化理念带到校园,从而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挑选企业的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充实高校教师队伍。如我校的“丰田班”“小松班”等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教学,均为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承担课程。为了提高兼职教师质量,稳定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对兼职教师应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兼职教师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并定期组织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技能比赛和教学培训,使他们能充分胜任高校的课堂教学工作。

4.提升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随着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把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取“双证”培养制度,即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毕业证和资格证。调查显示表明,在校期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毕业生总人数的90%,有的学生甚至同时获得2~3种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为高职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条件,表明高职学校的教育已经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由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由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实现了学校的基本素质教育与企业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对接。

三、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衔接,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接受企业文化,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洪元,周立华,李树德.校企文化教育并举,实现学生就业双对接[J].当代教育论坛,2011(3):88-90.

[2]刘建湘,文益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84-85.

[3]邬娜.企业文化理念下高职人才的培养初探[J].职业教育,2013(12):89.

[4]郭德怀,白梅.校企合作育人,彰显人才培养特色[J].中国高校科技,2011(7):79-80.

上一篇:尽享度假乐趣轻装 出行?至轻保护 下一篇:眼药水:贵的不一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