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罗昔康外用微乳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的研究

时间:2022-09-08 10:53:59

吡罗昔康外用微乳的制备及其透皮吸收的研究

摘 要:本文从吡罗昔康的定义和特性入手,对其外用微乳的植被工艺作详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吡罗昔康外用微乳的头皮吸收功能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吡罗昔康;外用微乳;制备;透皮吸收

吡罗昔康的实质是一种前列腺合成酶抑制剂,可有效是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为外用涂抹药物,具有半衰期长、剂量小但疗效突出的特点。我国是一个严重老年化的城市,全国老年人比例相对较高,而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老年人群最易患的身体疾病。为了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一个有力保障,减少其关节炎阵痛的痛苦,医学界将精力集中于吡罗昔康药物研制上,以期利用它有效抑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下面对吡罗昔康外用微乳的制备工艺作详细论述。

一、吡罗昔康和吡罗昔康外用微乳

近年来,我国医学诊疗技术以及药物应用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对于老年人群常患的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医学研发和制作出了有效的抑制药物,即吡罗昔康透水试剂。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领域内关于吡罗昔康透水试剂已被进一步调制成涂膜剂、有机凝胶剂等等,在风湿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普通的外用药剂中,由于吡罗昔康的溶解度比较小,药剂中所含有的吡罗昔康含量也比较低,实际应用时,药剂的疗效很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药剂浪费。拿吡罗昔康微乳来说,由于微乳的主要构成成分为水、油、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将这几种成分按照适当的比例充分混合,便可制得微乳。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吡罗昔康药剂,吡罗昔康微乳的给药系统比其他乳剂要更加优越和稳定,对难溶性药物的增溶作用也更加明显,并且在制配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吡罗昔康在是乳剂中的含量,增大要微乳浓度,提高乳剂的透皮扩散率,使其能够更快、更迅速的被皮肤吸收。

为了研究吡罗昔康微乳的透皮吸收功能,文章现对吡罗昔康外用微乳的制备进行讨论,并通过实验方法来讨论吡罗昔康外用微乳的制备方案,在制备的同时对乳剂的透皮吸收功能作重点分析。

二、吡罗昔康微乳的制备方法分析

1、材料和仪器的准备

为了研究吡罗昔康微乳的透皮吸收功能,现采用微乳制备方法来对其进行论述。实验所需材料为:吡罗昔康原药材、Labrasol、TranscutolP、LauroglycolFCC、Plurol oleique、Miglycol 812N、油酸、乙醇、聚乙二醇400等(均为药用级);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需要准备的实验设备有:智能透皮试验仪,高效液相色谱仪、UV-2401PC紫外分光光度计、激光散射仪。另外,实验还需配备动物(一般使用SD老鼠)一只,以便检测实验结果,正确分析吡罗昔康微乳的透皮吸收功能。

2、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2.1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吡罗昔康的含量

2.1.1检测波长

波长是含量检测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际检测时的操作步骤为:首先,适量称取25mg的吡罗昔康放置到容量为100ml的容量瓶中;然后在容量瓶内加入乙腈,使其溶解,并在固定刻度位置将其定容;随后,精密量取1ml的定容溶剂到25ml的容量瓶中,同样加入乙腈将其稀释到一定刻度。操作过程中,将溶液纳入200-500ml范围内进行扫描,扫描所得出的结果图示如图1。根据扫描图示分析,发现该溶液在324nm处的吸收率最大。

2.1.2精密度控制

配制浓度分别为0. 2、2. 0、8mg/L的吡罗昔康标准溶液作为低、中、高三种浓度,按2. 1. 2项下的色谱条件测定得日内RSD分别为:0. 23%、1. 08%、0. 32% (n=5),日间RSD分别为:1.33%、1.72%、1.45% (n=5)。

2.2吡罗昔康外用微乳的制备工艺

2.2.1溶解度的考察

先取过量的吡罗昔康试剂放置到具塞离心管中,依次加入油、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容量均为2ml,然后将所有溶剂进行充分的混合,完成后将具塞离心管放入温度为37℃的水浴中平衡72个小时。用乙腈将混合溶液稀释到一定倍数后再采用高效液相检测法来检测溶液中吡罗昔康的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吡罗昔康在LauroglycolFCC、Cremophor EL以及TranscutolP等溶剂中,都有着相对较高的溶解度。

2.2.2吡罗昔康微乳的渗透扩散

微乳制备时,想要研究和验证其透皮吸收功能,就必须得对微乳的渗水扩散性进行研究。所以在制备过程中,特意进行了关于吡罗昔康微乳的渗水扩散实验。实验步骤为:将SD老鼠的离体鼠皮进行固定,将鼠皮的角质层面向供给池、真皮层面向接受池,使鼠皮与微乳的有效接触面积保持在133平方厘米左右。随后在供给池内加入预先制备好的各种微乳,一格供给池内加入乙醇含量为10%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最后得出实验结果。证明吡罗昔康外用微乳具有很好渗透扩散性。

2.3不同吡罗昔康制剂透皮比较

经过微乳渗透扩散实验,取得最佳处方F,制备微乳,超声破坏微乳结构,使其形成均匀的混悬液,另制备含相同药物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空白对照液,依2. 4. 2项下方法进行渗透扩散实验,对比微乳F、混悬液、空白对照液三者透皮行为(药物含量均为0. 5% )。实验结果表明,含微乳成分的混悬液的渗透速率与空白相比,有显著提高(P

在处方中三乙醇胺作为辅助乳化剂被使用,可与部分的硬脂酸作用生成新生皂,而起O/W型乳化剂的作用,但从处方3、4、5、6和其他处方比较可以看出,当霜剂中含有三乙醇胺时,所制备的镰形棘豆总黄酮放置一段时间后,霜剂的颜色加深,且变得蓬松;同时,测得pH大于6.8,接近中性。这可能是三乙醇胺和水相混合,使整个水相处在碱性环境下,当加入本身显酸性的镰形棘豆总黄酮时,两者发生反应,一方面可能与苯环上的羟基生成盐;另一方面可能破坏黄酮中的C环,使C环打开,从而使霜剂整体颜色加深。因此在制备该霜剂时三乙醇胺不能使用。处方1、2、7、8的pH值小于5. 83,符合水包油基质的酸碱度。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乳化剂,能使霜剂细腻,但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如果制霜过程中搅拌速度过快,就会导致霜剂中产生大量气泡。因此,在最佳霜剂处方未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而选用易控制搅拌速度的吐温-80,它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常被广泛用作增溶剂或O/W型乳化剂。司盘-60在处方中作为O/W型辅助乳化剂,以调节适宜的亲水亲油平衡值而形成稳定的O/W型乳剂型基质。

三、结束语

制备微乳的关键是找出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水相的合适配比,本实验通过水滴定法绘制微乳伪三元相图,改变微乳中成分的比例,观察Km值的变化对微乳区域大小的影响,选择形成微乳区域比较大的点设计处方。

参考文献

[1] 杨艳丽,徐晖,盛秋双,王晓芸,郭建博,郑俊民. 吡罗昔康普朗尼克磷脂有机凝胶的体外评价和局部组织分布[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9(04)

[2] 潘国梁,贾晓斌,魏惠华,王勇. 药用微乳伪三元相图的几种制备方法比较研究[J]. 中国药房. 2006(01)

[3] 张红,刘宾,何伟雄. 吡罗昔康涂膜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J]. 中国药业. 2009(09)

上一篇:爱在其中 乐在其中——做幸福的中职班主任 下一篇:电网大停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