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09-08 08:49:52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规定:“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的成功。”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比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因此,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课堂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1、分组流于形式。为了“赶时髦”,迎合小组合作的趋势。2、合作流于形式。优等生“侃侃而谈”,学困生只是旁观者,面对优等生的“表演”他们只能充当观众。3、过程流于形式。教师只重视结果却忽略了合作学习中的很多细节问题。4、评价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

如何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小组合作“形散而神不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做足“功课”

没有理论学习的教师永远也成不了“名师”,理论上的成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作为教师只有认真的学习理论才能使我们更全面、系统、辩证地思考。理论上的成熟才能使我们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想得深、想得透,行动起来就果断,灵活,教师的教学之路才能走得远。

二、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分组是否科学,分工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是分组的基本原则。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具体的分工,组长是小组的“灵魂”,组长要有威信,要有很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其他组员也分别负责纪律、卫生、记录等职责。他们在学习和日常事务中各负其责又相互协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三、对学生进行培训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不了解,认为不如直接“告诉”的效率更高,有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合作”,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在实践中对学生指导:1.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表达。2.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讨论。3.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倾听。4.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评价。5.让学生学会在合作后反思。

四、解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一些教师在提倡小组合作之后在课堂上处处交流,表面上很热闹,其实是合作方式的滥用。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依赖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不同个体的思考。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只有经过自主学习的思考,才会有合作学习的成功。当学生自主学习出现了困难不能独立解决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集思广益,这样,既让学习好的学生对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巩固,又给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从而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性。

五、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内容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不但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更要细心研究教材资源中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1.在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2.在迷惑、混沌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

3.在深化、拓展处进行合作学习。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中,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会简单应用之后,教师出示一个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BC上的点,且AE=CF,判断BE与CF的大小关系,说明理由。学生在解决此题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该问题的图形,编一道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题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从多角度来编题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使学生达到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灵活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六、关注小组合作的生成资源

教师如果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促进高质量的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是在课堂教学中偶遇的,而这些时机和现象被老师灵活机智地加以激活、捕捉和运用,就会带来无法预约的精彩。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正在被广大教师实践。它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究,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促使合作学习有效开展,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