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译的可接受性

时间:2022-09-08 06:14:42

浅析翻译的可接受性

【摘 要】翻译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桥梁,它使得整个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在中国的翻译发展史里,“忠实”始终占据核心地位,这是翻译过程必须恪守的原则,是评价翻译作品的首要准则。忠实于原文是必要的,但这种忠实性是相对的;更重要的是考虑翻译的可接受性。翻译的可接受性,是翻译工作的核心。翻译的可接受性,就是指译作必须明白易懂,为译文读者所理解接受。可接受性由多种因素决定,表现为不同程度。由于翻译的可接受性涉及方方面面,既牵涉到译作给译文读者的感受是否与原文语句给原文读者的感受完全相同的问题,也牵涉到译作的遣词造句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惯用法问题。本论文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方面,重点讨论它们对于翻译的可接受性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可接受性;译文读者;译作

一、引言

翻译在中国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翻译是指文案写作或演讲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一种形式。然而,不同语言的人却不能共享相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中国国际化的交流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语言质量和跨文化翻译的功能上,因为它是一个促进中外交流的桥梁。

翻译不等于再生产,相反,它的目的是传达三种的原始的信息―语义信息、目标语言风格信息和文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对翻译的可接受性。翻译的可接受性,加上显著性和相关性三个元素构成的翻译会对很多翻译文本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翻译是由读者否认,没有翻译出源语的信息,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让翻译可接受性的这项研究在学术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翻译的可接受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接受的程度也有很大不同。可接受性不仅涉及到读者对目标语言的理解,而且也涉及到语法。对于翻译的可接受性本文将首先给出一个简短的总结,然后重点讨论关于可接受性的影响因素。

二、对翻译可接受性的界定

根据文档资源的调查,目前对“翻译的可接受性”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学术界定。有学者抓到了其接受性的关键点并做了一个具体的解释:翻译的可接受性意味着目标读者比较容易理解翻译的内容和程度,可接受性或读者的理解肯定会对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范仲英,1997:《实用翻译教程》:P61)

根据许多学者的观点来看,实际上翻译的可接受性就是指译文给译文读者的感受是否与原文给原文读者的感受完全相同的问题,也有该译文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问题。也就是说,翻译必须要考虑目标读者反应的因素。为了让读者更好的接收译文,需要他们把措辞改写、改编,做好基本的翻译任务。

三、翻译可接受性的过程

在本文的开始已经显示出了翻译可接受性的重要作用。翻译的可接受性,显著性和相关性三个元素构成会影响很多翻译文本的质量。这句话似乎是对翻译可接受性下的一个结论但确不能作为一个详细的解释。因此本文将具体分析一下翻译的可接受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翻译的过程是这样:original texttranslatortranslated textreaders。可以看出,画龙点睛的翻译并不是翻译的源文本,而是由作者去判断译文的成功与否。一个教授在这一领域做研究曾经说过:翻译的首要目标是让读者理解的,如果他们没有得到本质的含义或翻译的文本,那说明翻译将是毫无意义的(善其昌,1990)。

现代学者和译者更加注重翻译的可接受性。学者王佐良曾说:前期的学者对翻译原则的提出有些过于生硬,单纯的从一个角度考虑却没有注重到目标读者的反馈(王佐良,1989)。他已经比较清楚的阐述了翻译可接受性的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译者和学者赞同可接受性的作用。正如刘宓庆所说:从总体趋势来看,翻译的可接受性越来越趋于明显,它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的翻译研究和实践。(刘宓庆,2001:《翻译与语言哲学》:P506)

著名翻译学者Toury反对传统的翻译和理论,他提出了一个相当新的翻译理论――面向目标的模型。他认为翻译是完全没有“可接受”的目标文化,因为系统总是会引入新的信息和元素,不是任何原始版本都能将原文本翻译的足够完整。他认为判断翻译的唯一标准应该是翻译可接受性的目标文化。他已得出了翻译的基本理论即翻译的主要目标是让他们的翻译在目标文化的可接受,而不是冷漠源文本。(Toury,1980: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P137)翻译的可接受性在当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未来,它将引起翻译界的极大兴趣。

四、目标读者在翻译可接受性中的作用

翻译的可接受性一直备受关注,因为许多译者发现读者在积极参与翻译的可接受性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读者不仅可以做一些判断,而且也参与了翻译工作。传统的翻译往往会认为翻译仅仅是用于解释原文或解释原始作者的观点。基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将翻译将演示成一个单向的过程“original texttranslatortranslated textreaders”。事实上,这个过程还是忽略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它忽略了目标读者在翻译可接受性中的作用。

翻译实际上会呈现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从读者的态度中可以为翻译提供一个反馈的过程。因此,从读者中可以收集到一些建议,从而为译者做适当的调整提供了依据。翻译的可接受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是第一个原始文本的读者,就应该完全从它的角度来看。另一方面,在做一些准备工作中,当翻译原文本的时候,它应该返回到翻译者的角色,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应该忽略它的感受,而是将其作为原文本的一个读者,为其提供一个更好的翻译文本。强调翻译读者的可接受性具有重要意义,它并不是完全否认翻译的重要性,而是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把译者作为翻译的关键。翻译的作用就类似于一条线,而读者可以比作许多珍珠,这条线应该贯穿每一个珍珠,相当于每个字符。所以说译者和读者在翻译的可接受性同样重要。

五、影响翻译可接受性的主要因素

(一)语言因素

由于地理分隔和发展程度的原因,不同语言在音韵学、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就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我们可以称这些特征“linguistic structure”。例如我们用中文翻译“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to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玫瑰和刺”。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而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生活中有苦有甜”。

对于英汉翻译,我们应该学习中文和英文语言中存在的差异,应该具备基本的语言知识结构。例如了解现代汉语(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grammar)和社会语言学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方言的变化、语言的标准化,语言的改革,传统语言的使用都会受到翻译的影响。语言知识的掌握是翻译工作的基本技能,只有坚固的根基才能构建一个摩天大楼成。没有语言结构的基本知识是不可能做好翻译工作的,更不用说翻译的可接受性。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语言因素:

1、分析中文和英文之间的超音段特征

语法系统不同就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词汇和不同的节奏就会形成中文和英文之间的超音段特征,即重读音、语气和语调都是相当不同的。对于重读音,中国并不重视其在在英语中的发音,因为这种转变的重读音不会改变这个词的含义或句子的结构,(下转第182页)

(上接第180页) 但在英语中会改变。以单词“content”为例,如果重音在第一个音节听起来像:c’ontent, means “内容”。如果重音转移到第二个音节:con’tent,means “满意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 de’sert (verb, 抛弃), ’desert (noun, 沙漠);pre’sent (noun, 礼物), ’present (verb, 呈献)。这些例子显示出,中国注重强调英语的“声调语言”,这些特性的差异将影响到语言翻译的可接受性而不是书面翻译。

2、中文和英文的对比

在中英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从下面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A没有逻辑形式,但B的翻译却很有逻辑性。

A)日复一日,这种苦真使我对生活绝望了,我不想再干了,就偷懒,就哭泣,后来,头儿就让我去设在小村边上的一个仓库看库房,黑天白天都我一个人,吃饭有人送过来。

B)Day in and day out, I had to do such hard toil so that I dropped into the depth of hopelessness. Thoroughly sick and tired of the job, I dawdled and wept while thus engaged. Later the leader of my team was kind enough to transfer me to the keeper of a warehouse on the edge of a village. I was all alone twenty-four hours a day, even with my meals sent over to me.

If someone translates “a broken small old grey stone bridge” into Chinese as “一座破烂不堪的,小而古老的灰色的石桥”, 读者就会不容易“acceptable”,如果是 “一座破烂不堪的,古老的灰色小石桥”, 就比较容易“acceptable”.如果译者严格坚持语言结构和使用文字来翻译就要忠实于原文,否则很难理解。

(二)文化因素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几乎包含世界上的一切语言。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 Nida在他的书中“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指出语言文化的含义受到的而影响比较广泛,以至于几乎没有确切文字可以充分理解它的文化背景(Nida,1993)。因此,翻译的可接受性跟语言的文化背景,例如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地域环境和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民族文化是建立在和根植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不同的国家孕育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他们在翻译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习和了解有关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将有利于更好的开展翻译工作。其次,历史是过去的记录。译者常常面对一些尴尬匮乏而导致的一些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翻译偏差。尽管原文有完美的理解但有时候翻译工作还是处于一个僵局的状态。最后,人们普遍认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文化。就拿英国为例,它是一个岛国,四周环海。这种特殊的地域环境导致的就是许多英语单词都与海洋渔业有关。例如to clean the deck(扫除障碍),a sea of debt(大量债务),all at sea(茫然不知所措),sink or swim(孤注一掷),cast an anchor to windward(未雨绸缪)等。

(三)交际因素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说话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交谈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在语言学中,应该选择一种适合在特定情况下进行交流的语言形式。众所周知,世界上主要的英语国家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们都会形成一种典型的英语。由于文化的差异和地理位置分离,这些国家在某些方面使用英语的方式还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中文的方式进行翻译,就要考虑到各种语言其本身的文本根据。

此外,交际因素影响翻译的可接受性也可以显示在言语交际和文本样式上。在日常生活中,当我见到某人时经常会说:“你吃了吗?”而正确的英语翻译则是“How are you”。如果翻译为 “Have you had meals”,说英语的人们会感到困惑,所以翻译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人类没有翻译的不断辅助,那么我们的文明是不可能进步的,现在它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翻译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越来越活跃,它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翻译的可接受性,我们不仅要多注意到目标读者的语言、文化、期望和情况等等,还要时刻与社会这个大环境保持与时俱

进。

【参考文献】

[1] Nida, E.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 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506.

[3] Toury,1980: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P137.

[4] 鲁硕.传统翻译原则和标准变异的时代背景[J].南通大学学报,2009(3).

[5]孙丽元.对翻译中可接受性问题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4).

上一篇:梁启超的人权思想之女权 下一篇: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