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因素

时间:2022-09-08 04:13:07

影响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因素

摘要:针对目前玉米生产中存的问题,本文从玉米的品种选择、种植密度、施肥状况及耕作方式等方面探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明确玉米产量的关键栽培因素,从而为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产量;玉米品种;密度;施肥状况;耕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9.004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二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已由过去的以食用为主,逐渐发展成为作饲料为主的粮、饲、经兼用作物,人均占有玉米数量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解决温饱问题、保障粮食和饲料安全、吉林省经济发展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受到诸如品种、气候、栽培管理和耕作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刘武仁研究认为宽窄行种植玉米的产量显著高于免耕、少耕和常规耕法,分别提高15.87%、16.54%和9.87%,免耕、少耕和常规耕法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王育红等研究表明深翻和深松均可打破犁底层,增加耕作层厚度,增强土壤对降水的蓄纳能力,提高土壤水分含量,达到抗旱增产的效果。

因此,大量参阅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品种选择、种植密度和管理措施等3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影响玉米产量的潜在因素,探讨制约玉米关键因素,以期从栽培学角度提出新的见解,从而为玉米的高产高效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玉米产量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1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选择适合的品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刘洪亮在吉林省高寒山区以原单68号为对照,对绥玉15号、绥玉17号、绥玉19号、绥玉10号进行产量对比试验,试验结果为绥玉15号和绥玉19号在试验中产量表现出众,因此他认为,优良的玉米品种能够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技术保障,从而实现高产的目标,进行玉米品种筛选时要综合考虑品种的各种因素,要结合本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因素;于晶等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同等密度同等施肥条件下,研究10个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及产量,得出结论,参试品种美金浓205、翔玉T68、先玉335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优点,试验中最高产品种与最低产品种对比相差4205.5公斤/公顷;郑金玉等在吉林省中部做了27个玉米品种的优良种群筛选研究,认为中晚熟品种与晚熟品种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在质量上却明显优于晚熟品种,具有低水分、高容重、高百粒重、高果穗整齐度的特点,应作为生产中的首选品种,例如吉单342、四密25等。因此,不同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1.2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一定范围内,增加密度是当前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张大光等以掖单号品种为例,研究了玉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得出结论,在品种合理密度下,玉米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大,但超过合理密度,则随着密度增加果穗尖端部位子粒缺失,另外,随密度增加,植株茎杆变细,抗倒伏及抗病能力相对减弱,严重影响产量;冯艳春等以四密25、吉单209等共6个品种,设5个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耐密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5.5万株/公顷,耐密品种的种植密度5.5~6.5万株/公顷,选择耐密型品种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并且以最小的品质损失换取最高产量是符合效益原则的;唐建华等以郑单958、沈单1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冠层结构的影响,结论为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可获得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合理的冠层结构及光分布,从而获得高产。因此,选择耐密性强的品种,并且采用适宜的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最有效方法。

1.3管理措施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九种大中量元素和铁、锰、铜、硼、钼、氯七种微量元素,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具有独特的功能,同等重要不可替代。张晓光等[15]研究认为,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刘武仁等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宽窄行、免耕、翻耕和常规耕作四种耕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法处理对玉米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宽窄行种植玉米的产量比免耕、翻耕和常规耕法分别高出15.8%、16.54%、9.87%。耕作方式是影响土壤环境的直接因素,良好的土壤环境是玉米高产的先决条件。

据国内外田间试验研究认为:产量对土壤的依存率为40%~70%,创建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促进玉米持续高产、稳产的根本。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提供玉米生产的营养物质,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增加土壤的缓冲性,具有调解土壤水、肥、气、热,并且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效果。由于我省普遍重施化肥,基本不施有机肥,加剧了土壤的矿质化,破坏了土壤结构,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秸秆资源,采取适宜的秸秆直接还田的方式或过腹还田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这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

2 结论与展望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是吉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高产稳产对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玉米生产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充分考虑各管理环节和要素协调统一,通过优良的玉米品种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合理高效的施肥量和方法以及良好的土壤环境等综合因素有机结合,才能为玉米高产稳产和高效生产提供物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维岳.吉林玉米[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0.

[2]张吉旺,王空军,胡昌浩,等.施氮时期对夏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 2002,35(11):1337-1342.

[3]刘武仁,冯艳春,郑金玉,等.玉米宽窄行种植产量与效益分[J].玉米科学,2003,11(03):63- 65.

[4]刘武仁,陈砚,郑金玉,等.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叶片某些生机制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17(02):112-115.

[5]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等.豫西旱坡地高留茬深松对冬小麦生态效应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02):146-148.

[6]刘洪亮.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J].农林科技,2013(35):15,23.

[7]于晶,方向前,贾振宇,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46-48.

[8]冯艳春,刘武仁,郑金玉,等.采用综合农艺措施提高吉林省中部玉米生产水平[J].吉林农业科学,2005,30(6):20-22.

[9]刘洪亮.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J].科技向导,2015(35):21-23.

[10]于晶,方向前,贾振宇,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农艺学,2014(14):46-48.

[11]郑金玉,刘武仁,冯艳春,等.玉米优良种群性状的综合筛选[J].玉米科学,2005,13(03):50-52.

[12]张大光,边秀芝,闰晓艳,等.推广耐密型品种为玉米合理施肥提出的新课题[J].吉林农业科学,1992,(04):65-67。

[13]冯艳春,李万良,郑金玉,等.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06):79-81.

[14]唐建华,张卫建,王延波,等.密度对耐密性不同玉米品种群体冠层结构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3(02):126-129.

[15]张晓光.试论玉米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业,2016(05):34-35.

[16]刘武仁,陈砚,郑金玉,等.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叶片某些生理机制的影响[J].2009,17(02):112-115.

作者简介:冯艳春,本科学历,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玉米耕作与栽培研究。

上一篇: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存在...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理论社团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