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初中教育教学

时间:2022-09-08 01:39:44

与时俱进的初中教育教学

【摘 要】中年教师经历着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轨、众多兄弟姐妹的莘莘学子到独生子女的形态变化,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必须历经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洗礼和对教育对象心态的变化。面对现代教育的众多软件和技术手段,教学经验固然重要,但是“互联网+”的教育形式将彻底改变固步自封的围城,求变更加急需自身的继续教育。

【关键词】传统教育;现代教育;互联网+;继续学习;初中生

从教25年来,教育的方方面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今非昔比,教育手段更是日新月异。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今天的教育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面对铺天盖地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即便从教多年也会时时感到力不从心,感觉挑战无处不在。

1.来自教育对象的挑战

常常听到有老师抱怨:现在的初中生真不知道脑子在想些什么, 简直无法可治!的确,与从前的学生相比,现在的中学生,其价值观、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审美趣味、行为特征等,都有了明显的不同。最明显的特征是:被大家接受的道德律条,他们会毫不掩饰地持以怀疑;传统的习以为常的价值判断标准,不以为然;教师们觉得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毫不动心;反之,教师们认为学生们不应有兴趣的却迷恋不已。于是,老师们原有的经验、轻车熟路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失灵了,来自教育对象的挑战横在老师们面前。

一些学生没完成作业,他会理直气壮地找出很多滑稽的理由:昨晚太困,很早睡下了;昨天跟爸妈外去吃饭,回家晚了;昨晚跟爸妈看奶奶去了,没法在家做作业;姥姥来了没让我做作业等等。

学生奇特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如:一位男同学打了他的女同桌,老师叫来了双方家长,当该男生被问到为什么打人时,该男生回答“因为她太丑了”。虽然令在场的所有人惊愕不已,但这还就是真正的原因。

对此,假如我们一味地批评抱怨学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众所周知,现在的初中生是独生子女,父辈充满了宠爱和寄予莫大希望,又生活在信息化和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电脑及手机的普及,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还有数不胜数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使他们的视野大大开阔,爱好和兴趣更加广泛。随着全球一体化,世界上的任何政治事件、文化新闻、各种赛事等等,可以瞬间传遍全球。他们正处在敏感、好奇的年龄,他们所接受的信息往往会超过家长和老师。这使得老师的权威受到挑战。同时,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境的优越和父母的过分保护,导致不少学生有自私、娇气、脆弱、任性、怕吃苦等性格特点。

作为老师,一方面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迎接孩子们开阔、多样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应该随时准备解决他们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此,我们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让孩子们觉得老师具有各方面的权威性,不要让孩子们因为片面的超越老师的知识范围而让孩子们觉得老师无知。

2.来自教学观念的挑战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上,教师经常是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者,课堂气氛沉闷,了无生机。而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角。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整个课堂“活”了起来,课堂呈现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有人说过:你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的确,新的教学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教师是否有能力组织、引导每一位学生,每一堂课跳出令人满意的舞蹈?对于老师,这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虽然传统教育并不是过时的、腐朽的教育方式,但是固化的教育理念不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学生为中心、社会生活为中心,要求教师不断接受变换的社会意识形态、提高灌输知识的能力和意识,使学生以一种被引导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教师们不断的教法研究、实践,结合广博的知识结构是必须的。

3.来自信息技术应用的挑战

有人预言,21世纪是网络教育的世纪,一根网线,一个移动终端,学校任你选,老师任你挑,突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学生不必再去学校上学,只要你想学,“时时为学习之时,处处为学习之所”。当然,也有人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不可替代。无论怎样,互联网+教育是我们无法躲避的大趋势。

微课的出现,为移动教学开辟了一篇崭新的天地,任何重要的知识均可以制作成微课,通过强大的互联网传给学生,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用。

慕课使任何人――不管其出身、地位如何,一根网线便可以让他连接上世界顶尖的学校、最牛的老师,在家里或任何有网络覆盖的地方,与全世界的同学分享学习及经验。

翻转课堂使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中的讲解,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问题和心得,完成相关的作业,这使得教学变成了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在翻转课堂中,可以看出,完美的教学很大程度来自于制作精良、简单、清晰、明确的教学视频。

手机课堂,让学生联系老师更加的方便,让老师时刻掌握着学生的学习动态,让教与学无处不在。

大数据在教学中的运用,让老师能够很快通过精准的数据统计,了解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喜欢的,哪些是不喜欢的;了解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什么,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如何选择和改善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满足孩子个性化的教育。正如我们正在使用的翼课网学习平台,最大的便利就是来自于大数据。

这些新兴的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给老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老师不再是知识和权威的化身,老师和学生一起组成学习的共同体。老师不但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传播知识。总之,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新的教学模式,会使传统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原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评价方法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个老师一言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将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影像化教学成为常态,这些,无不借助于强大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技到用时也恨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均会深感力不从心,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很多word、ppt、动漫等知识。比如一节普通的初三复习课,用到了ppt的制作、影像视频的剪辑、声音和视频的插入、实物投影和电子白板的使用等等。如何将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游刃有余的使用,对于老教师是个不小的挑战。很多老师尽管电脑、手机用的还算熟练,但要达到那种自由地没障碍地使用各种软件工具的程度,技术水平还差很远。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用心,花上时间和精力,不耻下问,总能搞定。

要想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只有学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才能胜任互联网时代的教学任务。互联网+教育的新形态以迅猛之势扑面而来,教师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高龄的教师,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和关注度就会降低。但是,互联网已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加之延迟退休,也延长了老教师站讲台的时间。如果选择逃避,想必也是无处可逃,倒不如勇敢些,面对它,学习它。只要有一颗想学的心,或许有些东西也不是那么难。并且,一旦掌握它,真的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甚至是乐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老师的神圣职责要求我们改变一书在手万年用的传统。

上一篇:浅谈我国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作关系 下一篇:现行养老体制下“以房养老”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