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 “徒手表达”研究

时间:2022-09-08 11:51:33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 “徒手表达”研究

摘要:对建筑设计专业而言,我们所要训练的是学生表达自己思路的能力,能够在阅读实例时记录设计资料,能够在建筑考察中记录空间感受,能够在设计交流中作为讨论方案的语言。因而适应建筑设计实际需要的、快速的徒手表达训练成为当下建筑教学中训练手头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设计基础;徒手表达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在低年级开设的基础类课程,具有三个基本线索:基础理论、基本表达和建筑设计基础。广义层面上,包含了素描、色彩、建筑初步等基础类课程。通过两年的时间,让学生对建筑的含义有所理解,具备一定的手头表达能力,初步了解设计过程。马克思・贝歇尔表明了他对建筑师所需知识体系的理解,“几乎没有一个学科像建筑学这样把那么多不同的、看上去毫不关联的东西结合在一起。通过绘画我们学会观察;通过艺术史和建筑史我们学会辨别;通过高等数学和力学我们学会抽象思维;通过结构工程我们学会支配材料;通过设计我们学会综合和整体化能力。”

一、建筑徒手表达的概念

建筑师的手头功夫是进行建筑设计的基本功,通常我们在教学中把这种基本功训练习惯地称之为“钢笔画”,但这种说法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并不确切,因为这个称呼容易与美术中的钢笔画对等起来。美术中的钢笔画重点在于画作本身,比较注重画面的美感,对建筑表达中需要反映的建筑形态构成方式、建筑空间特点等则关注较少。同时把手头功夫称作“钢笔画”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功底深厚、表现复杂的钢笔画,容易给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造成望而生畏的负面情绪,不敢动手尝试。因为达到相应的水平需要扎实的素描功底和相应的美术知识。这些要求对于建筑学专业而言工程过于庞大,且其中很多要求并不是建筑表达所必备。

“建筑徒手表达”是建筑师手头功夫的较为合适的称呼,其名称就把“画”的概念弱化了,因而建筑徒手表达可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作品。建筑徒手表达主要是表达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信息:例如建筑空间的特点、建筑形态的逻辑关系、形态的比例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徒手表达不一定要从美术意义上画得很漂亮,只要能准确的表达建筑设计相关的信息,对建筑设计就有实际意义。这是建筑徒手表达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在准确表达设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画面画得具有欣赏性和富于情感,当然就更好了。建筑徒手表达的称谓在建筑专业的学生入门之初可以消除对于钢笔画的望而生畏的情绪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建筑徒手表达就是使用徒手表达的工具,例如钢笔、铅笔、水笔、马克笔等,把所见、所想到的信息记录或表达出来的过程,是建筑师记录资料、记录想法、交流设计最方便、最快速的工具,也是建筑师的工作语言。

二、建筑徒手表达的特点

建筑图手表达不同于美术中的钢笔画主要是两者关注点不同,建筑师记录的是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信息,其目标不是画本身。这些信息当然也包括一些情感,但更重要的是对建筑设计有使用价值的信息,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座建筑物时,首先会分析它的形态构成的特点:体块与体块如何咬合,形态构成逻辑的方法时切割或加减法,以及细部的做法等,这些都是建筑师所要关注的,是内在的形态逻辑关系和结构特征。而美术中的钢笔画则不会主要关注这些建筑专业问题,就不可能主要记录这些信息,虽然往往可以把一张钢笔画画得很漂亮,但却对建筑师的工作帮助不大。

现在有关钢笔画的教材虽然为数众多,但大多这样的钢笔画或效果图参考资料是由美术专业的作者编写,其侧重点与训练方法与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差别。其所画大多数对象为古典建筑、园林、农庄、破屋、风景、树木,而表现现代建筑的却很少。古典建筑拥有太多装饰性细节,其他风景类的钢笔画重点是对场景的理解,更多的事基于对光影、质感及形态构图等的考虑,虽然也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功,但是一旦遇到现代建筑,却往往无从下手。因为现代建筑的形态强调内在逻辑关系,线条简洁,细部主要表现材料连接的特点,与装饰性细节有本质区别。如何从把握表达建筑形体信息的角度进行建筑徒手表达的训练,并把这些方法用于表达自己的设计思维,是需要探讨的重点。

三、建筑徒手表达的目的

建筑徒手表达的目的就是记录与表达建筑设计的相关信息。学习建筑的学生为何要进行记录信息的训练?因为建筑师不仅仅要记录外在建筑所表达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就自己脑中所闪现的信息。例如每次开始考虑如何做设计时,映在脑中的是一个具有结构特征的 ,有内在形态逻辑的关系图(也就是Diagram)。即使有些设计师所画的线条并不那么优美,如果蕴含着独特的设计思路,草图也依然非常宝贵,因为其包含着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具有创造性信息的逻辑表达。

四、建筑徒手表达训练的重要性

1.与建筑思维同步:当代电脑软件发展迅速,可以制作出非常精真的效果图,但为何徒手表达的过程依然重要?因为建筑师创作的过程需要迅速把脑中灵光一现思路记录下来,与通过电脑把软件打开的思路时不同的。同样,运用当下Rhino\Grasshopper等软件操作复杂形态,其表达的内在逻辑还是要依靠徒手表达记录下来,再用于电脑编程。若能手脑同步并用,记录重要信息(不一定时逼真的效果图),就可以作为下一步设计的重要前导。

2.作为交流设计的工具:建筑师经常需要进行团队工作及客户沟通,徒手表达所记录的建筑师的思维就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在建筑师们互相讨论中交流思想以及在与客户的讨论中去说服对方。如果建筑徒手表达的能力不够,一方面记录的信息不到位(不一定是脑中所想表达的信息),另一方面传递的过程存在损失,他人无法接收到你所想表达的信息,这样在集体合作中就会发生一些障碍。相反,如果徒手表达的信息充分,你所表达的信息大家就可以领会,可以互相交流、探讨,从而帮助建筑师工作,所以建筑徒手表达是一种具有工作特征的基本工具。

3.作为收集、提炼信息的方法:作为建筑学生和建筑师,在工作、学习过程中需要翻阅大量的建筑资料,虽然现在技术发展很快,可以用相机、复印、扫描等方式获得资料,但这种使用技术手段获取的信息是原封不动的,只是从纸质到电子的承载方式转变,没有经过思维处理,缺乏信息的提炼。如果用徒手记录的方法,首先就必须理解采集的资料的特征,然后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以确定需要记录的是什么信息。徒手记录不像扫描一样记录所有信息,而是有选择性的记录你所需要的重点信息。经过大脑分析和提炼的信息,对建筑师而言是最有用的。

面对一个建筑物,不同建筑师所记录的信息往往会不一样,这种差异性就是每个人思考建筑的不同过程。这种记录的判断标准并非是画得像与不像,或者是否还有很多东西没有画,这种判断是没有意义的。建筑师记录的是所需要的信息,所以虽然这张徒手表达别人看来和实物并不一定百分之百相像,但所要记录的重点信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由此可以说明建筑徒手表达在提炼、概括信息方面尤为重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于“徒手表达”的理解更具深刻性和多重的视角,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对建筑表达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学语境下的设计表达。

参考文献:

[1]王小慧.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M].学林出版社,2007.

[2]薛滨夏.从真实到概念――“建筑设计基础”课教学中空间意识培养.建筑学报[J].2011(06).

[3]周立军.建筑设计基础 [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弗朗西斯・D.K.钦.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M]. 邹德侬,方千里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上一篇:品味精华 传承文化 下一篇:关于“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汽车空调维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