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微博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2-10-16 02:59:1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微博的运用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充斥着人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微博因为自身方便、快捷、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运用微博这一新兴载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值得研究。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及微博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微博

进入21世纪,网络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几乎充斥着各个方面。近年来兴起的微博,因其自身方便、快捷、传播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这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机遇、提出新的挑战。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值得我们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微博载体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凭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如开会、谈话、理论学习、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形式,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性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体现了人们的主观认识,是一种主体活动。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的选择明显会受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客观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与物质紧密相连的一种现实的活动形式,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物。在确定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时,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共同发生作用的。第二,实践性和发展性。实践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并且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发展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主要其表现在形式呈现出由少到多、日益丰富的趋势和其内涵也在发展丰富两个方面。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会不断丰富。第三,承载性和传导性。承载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因素如教育主体、客体、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并且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式的特征。传导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功能。“承载”为“传导”提供了前提条件。

2.微博载体

微博是指一个以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通信终端,依靠网络为用户提供快捷及时的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的平台,它是一种多媒体的博客形式,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比较简短的文本信息或者是各种形式的微媒体,比如图片和视频片段等。微博具有简明性、便捷性、实效性、传播迅速、形式丰富的特点。博主能随时随地更新微博内容,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片形式,通过这样的形式使自己的想法及时得到记录。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平等交流,及时反映出大学生的思想变化。

二、微博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微博在高校大学生中的现实运用

大学生在微博中的发起者与关注者、关注者与关注者之间能形成强大的“交际圈”,即使是双方并不认识同样能形成丝毫不逊色于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当博主把自己的所思、所见以及所闻通过文字发送到微博上,这些信息很快就会传递到关注他的其他人那里。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载体的主要内容

微博载体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该首先建立好自己的微博,然后关注客体。这样主体的相关内容就能被教育客体及时看到,而且教育主体也能随时了解到教育客体的真实想法,拉近彼此的距离。微博载体的“评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及时主动的通过“评论”功能来深化与客体间的互动交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用正确的观念来影响学生。微博载体的“转发”,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和传递变得便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将相关信息通过微博“转发”给关注自己的客体,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微博载体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实现平等对话、和谐沟通。微博最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教育双方能够通过它以平等的身份表达各自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评论和观点,特别是客体能够随意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打破了现实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心理界限。微博载体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运用微博发出的大量信息,能得到及时的浏览,使得教育双方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碰撞,从而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覆盖。微博载体能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大学生在写微博的同时也能放松心情、陶冶情操,这时只要加上主体的适当引导,他们就能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收到主体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博作为其载体之一,因其自身具有的简明性、便捷性、实效性、传播迅速、形式丰富的特点越来越收到关注和重视,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之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一新兴载体的作用,让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2]任源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载体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

上一篇:教育应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下一篇:组织胚胎学考查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