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的控制方法

时间:2022-09-08 11:16:23

浅谈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的控制方法

摘 要:通过对工程变更产生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建设项目从决策阶段到实施阶段工程变更控制的方法,以期对今后的工程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程变更 投资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021-02

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受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大,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条件、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更新换代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工程变更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由于工程变更会带来相应工程造价、进度以及工期的变更,特别是对基础、结构形式的变更影响范围更大,因此,对工程变更进行控制和管理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1 工程变更的定义

工程变更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约定的程序对已经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位置、标高、尺寸、功能、工艺工法、材料等方面作出的改变。工程变更一般来说可以分为设计变更和其他变更两种,其他变更包括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材料替换、工艺变更、工程量的变更等等。

2 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分析

必要、合理的工程变更能够加快建设项目的进度,更好地满足建筑物、构筑物、工艺流程的使用功能和应用功能,从而达到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投资等作用。反之,将造成投资、进度、质量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建设项目各方的利益,并产生了新的矛盾。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笔者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工程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

(1)设计阶段考虑不周。现阶段,各设计单位设计任务繁重、设计人员经验不足、审图不严,设计深度不够,只能通过设计变更的方式进行修正。

(2)建设方没有完善的项目管理经验和管理机制,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造成建设项目市场定位不准、建筑功能不符合实际需求而造成工程变更。这种一般主要发生在建筑装饰阶段,如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更改建筑隔墙、变更室内装饰方案,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3)工程管理不善,因施工单位自身的原因造成,比如: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施工工艺错乱、施工组织协调不力等等,造成了对进度、质量、工艺方面进行工程变更。

(4)不可预见事件引起的工程变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如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发生了恶劣的天气状态等造成原有的设计方案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进行工程变更。

总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变更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上面仅是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形式。

3 工程变更的后果及影响

(1)影响了建设项目工期,特别是由于关键节点上的变更如建筑结构的改变、设备功能或型号的改变等,将可能造成停工待图。

(2)造成投资的变化,不利于工程投资控制。一般情况下工程变更会涉及到工程量的变化,特别是工程地质情况的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更大。比如某招标建设项目,由于原设计对边坡的地质情况不了解,经验不足,采用普通的砌石拱架防护,但实际施工中拱架防护满足不了安全要求,最终改为喷锚防护,不仅造成了工期的增加,工程造价也在幅度增加,增加了建设方投资控制的难度。

(3)容易引发合同纠纷。由于工程变更会打乱原有的施工计划,且由于工程变更过程中审批手续繁杂,造成变更跟不上施工进度,而成为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索赔的理由。在这个处理过程中,涉及各自的利润,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再加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其他矛盾处理不妥,会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合同纠纷。

4 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

4.1 严格做好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的会审审查工作

拟建项目一经决策确定后,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根据相关资料指示,设计费只占工程全寿命费用不到1%,但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安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75%以上,所以,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设计阶段发生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一般集中在:工程地质因素、专业间的交叉施工、施工现场条件限制、设计的功能、效果是否满足业主要求、消防、电梯等专业设计是否符合现行有关强制性法规的规定等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1)重视设计单位的选择。可以通过设计方案的招投标的方式优选技术力量雄厚、技术经验丰富、行业中水平高的设计单位作为合作单位。

(2)在合同中明确奖罚制度。在勘察及设计合同中对勘察、设计的质量、设计的深度、时间等作出明确的约定,并明确由于设计深度不够、设计错误、设计漏项、设计缺陷等原因造成的设计变更,如经审核的造价超过一定幅度的要按比例扣减设计费。当然,如果设计变更能达到减少工程投资,节省造价的。通过这些合同措施,为以后的索赔提供合同依据,从另一方面也促进设计单位做好施工图设计质量的控制,防止因设计质量问题而出现重大的设计变更。

(3)做好施工图的审查工作。根据现行的一些做法,建设主管部门会要求对施工图进行第三方审查,消防等专业还需要由消防部门进行专门审查。但对于大型建设项目,除了以上审查之外,建设方应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使用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内部审核,特别是使用单位提出的针对竣工后运营使用的意见更有参考价值。内部的审查主要重点应为:施工图是否能满足现场的要求,建筑的功能、装饰风格是否满足了业主及使用单位的要求,对室内的空调、强弱电、给排水等管线是否存在相互交叉无法施工的情况,各专业施工图之间是否存在前后矛盾、互相打架的情况,工艺管道、流程组织是否符合行业的规范等方面。通过这方面的审查,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计变更工作量,做到变更早发现、早控制。

4.2 重视设计阶段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

在决策阶段,对建设项目的位置、地点、建设规模、工艺设备、建筑功能、标准等方面已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设计,并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批文进行了确认。在设计阶段,如果对原有已批复的方案进行了变更,包括建筑功能的改变、建设规模的变更等需要重新报原审批部门进行审批,在重新获得批复后方可进行设计变更。

4.3 加强对招投标阶段的管理,严堵工程变更的漏洞

上一篇:如何掌握“多样化”技巧 下一篇:高位自卸车的机构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