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的对外汉语教学分析研究

时间:2022-09-08 10:36:32

基于MOOC的对外汉语教学分析研究

【摘 要】本文主要以第一门公开的对外汉语MOOC课程――北京大学《中文入门》为例,阐述了其内容框架,分析了微视频、随堂测试和讨论区这三个方面的特点和需改进之处,最后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应用于MOOC平台的建议。

【关键词】MOOC 对外汉语教学 《中文入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9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教育平台,中文翻译为“慕课”。它以“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上最偏远的角落”为教育宗旨,具有开放性、大规模、自组织和社会性等特点。MOOC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授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对新媒介和新技术的运用中,也促使了教学理念、教学机制等领域的变革。

随着这种“颠覆性创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这场狂热的浪潮中,那么与国际接轨的对外汉语教学应如何利用好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呢?本文就我们看到的第一门公开的对外汉语课程―《中文入门》(https:///course/hy.),对其内容框架、微视频、随堂测试和讨论区进行了具体分析,总结出它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MOOC实践所提供的宝贵经验,力求提出一些将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于MOOC平台的建议。

一、内容框架阐述

《中文入门》(《Chinese for beginners》)是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开设,该院副教授刘晓雨主讲的一门对外汉语课程。该门课程于2014年9月15日在Coursera上正式开课,持续了7周,现已结课进入永久开放状态。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和汉语感兴趣。对于那些来中国旅游和经商的人而言,懂得一些汉语是十分有用的。《中文入门》就是这样一门针对初学者的基础课程,它包括了拼音介绍和日常表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习者可以初步了解普通话和进行一些日常交流,比如交换个人信息、谈论日常安排和食物、问价、介绍城市和天气、交流你的爱好等。该门课程涉及的主题和情景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并且可以用于日常交流。除了有对话以外,课程团队也尽可能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练习活动来充实课程内容,以此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由于这是一门基础的汉语口语课程,所以学习者不需要学习汉字,这也使学习者更容易跟进和完成这门课程。该门课程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表1:《中文入门》各周各单元主题

课程周 第1单元 第2单元 第3单元 第4单元

第1周 姓名 国籍 身份 家人

第2周 数字 时间 时间 日常生活

第3周 食物 水果 蔬菜和肉 饮料

第4周 颜色 购物 问价 讨价还价

第5周 交通方式 寻找地点 询问方向 问路

第6周 天气 天气 季节 健康问题

第7周 爱好 体育运动 电视节目 爱好

由表1,这门课程一共持续7周,每周包括4个单元,共28个单元。在每个单元中,通常有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lecture(以微视频形式呈现),quiz(在线小测验),extended exercise(课后拓展训练)。并且在每周的第四单元中,学完该周的所有课程后有一个review复习课程。此外,因为该门课程是针对汉语初学者,在第一周的前三个单元的拓展训练后分别附有关于普通话、汉语拼音和汉语拼音拼写规则的阅读材料。课程团队为了丰富课程内容,在部分单元中,lecture部分结束时还安排了一些随堂练习。最后所有课程结束后,课程团队也整理了用英文记录的课程内容相关的笔记。

二、微视频分析

同以往的视频授课、网络视频教学、网络公开课等的形式一样,MOOC也以视频授课,但MOOC的单个课程视频的时长通常较短,因此我们也将其称为“微视频”。经统计,《中文入门》的课程视频总时长为2小时左右,视频时长从1.5分钟到5.5分钟不等,每个视频的平均时长为4.5分钟。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在15分钟内是比较集中的。MOOC视频讲授与传统课堂连续讲授不同,根据知识模块将讲授内容分解为若干个时长为8―15分钟的片段,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那么该门课程将平均时长控制在了几分钟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程内容上,符合学习规律。

该门MOOC视频由于其时长的限制,它的结构及内容设计便也具有自身的特点。MOOC课程视频不是简单地将课堂讲授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对讲授内容、顺序安排及讲授方式都有讲究,能吸引学生学习,符合学习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讲授的信息量较大。录制视频时,老师会精心组织内容和语言,以最精炼的语言讲授,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这点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极为重要:如果学习者最初没有听清楚某拼音的发音,那么他可以马上回放相关部分的视频再次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暂停,进行跟读和纠音。此外,该门课程的老师考虑到目标学生的汉语水平,上课时都会用英语先解释该拼音所代表的汉字的意思和用法。并且由于并非所有学生都来自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老师所用的英语也十分基础易懂。而传统的课堂讲授中,老师不可能精炼每一句话,对学生不清楚的内容,也不可能每次都停下来反复强调。因此,该MOOC课程视频比同样时长的传统语言课堂教学信息量更大。

2.表现形式相对丰富。在该门课程的视频讲授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在努力将枯燥的语言学习丰富化,以此吸引学生学习。微视频中,老师借助多媒体呈现了所讲的汉语拼音构成的句子,并在其下面标注了相应的英语句子,方便学习者理解意思。并且在学习某一类事物(如肉类、交通工具、季节等)时,老师也配以了丰富的图片来方便记忆和理解。这样将内容讲授与各种多媒体素材紧密结合,配以文字、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易理解和学习汉语。但存在不足的地方是由于是老师一个人授课,讲解对话部分就有点单薄,如果讲解对话时可以由两人来模拟真实场景可能会使学习更有效。

3.课程内容明确充实。由于该门课程属于实用型,因此老师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有明确的主题(如自我介绍、问价等),并且这些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属于最基本和常用的。这不仅可以吸引对汉语有兴趣的初学者来学习,还可以使他们能比较容易学完整门课程。在每个主题的讲解过程中,老师会先介绍相关词组和句型,然后想象情景编对话,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会示范一些小游戏和穿插讲解一些中国文化小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突破空间的障碍尽量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在讲解对话后,会引导学生扮演另一方来提问或回答。

三、随堂测试分析

由于不是面对面授课,如何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习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随堂小测验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学习者只有通过测试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类似于游戏程序中的关卡设置,能让学习者掌握学习进度,同时激发兴趣。这门《中文入门》课程的随堂小测验通过在线测试进行,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该门课程的随堂小测试题目设置具备以下2个特点:

1.平均题量适中,但分配不均。经统计,该课程每个微视频讲座后都安排有随堂测试,根据不同情况,每次随堂测验的题目个数在3-21之间不等,但平均下来,每次测验有8道题目。虽然分配不均,但老师是充分根据之前的微视频讲座中包含的知识点多少来安排的,也并非不合理。

2.题目内容细致且针对性强。随堂测验题目是针对刚刚讲完的知识模块设置的,该门课主要考查学习者听和认拼音的能力,只有在听懂或看明白其意思后才能与答案中的英文或图片正确匹配。因为语言学习少不了听说读写这四部分,这种随堂测验就主要考察了学习者听和读的能力。而说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该门课的老师也没有忽视,将其放在了extended exercise(拓展训练)。又因为该门课程针对初学者,目前不需要其学习汉字,也就对写的能力不做特别要求。

此外,该测试十分注重人机交互。在学习者完成试题点击提交后,系统会马上自动评分,及时给予学习者反馈。反馈的内容包括你正确的试题总数,以此来判断你是否达到最低要求,能否通过测试;同时也会反馈你具体哪道试题错了,但是不会显示正确答案,学习者只得重做才可知晓。如果学习者的正确题数低于最低要求,则测试结果为不通过,学习者可以选择再次参加测试,但是不能超过三次。因为按规定学习者在8小时内只有3次机会参与此测试,如果3次测试都没有通过则只能在8小时后再测试。那么该测试不提供参考答案也就情有可原,因为课程设计者希望学习者自己通过测试得到正确答案。

当然,该测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第2周第2单元的测试中,第2题的题目与第6题的是一样的,希望该课程设计者能及时发现并改进。还有虽然规定了必须答对个数的最低要求,却对答题时间没有限制,这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可能会影响考查效果的判断。

四、讨论区分析

MOOC大规模在线讨论功能使得老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更频繁、更深入。该课程专门在每个单元的微视频下方设置了在线讨论区,学习者可以很方便地向老师提问,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讨论,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老师也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在讨论区,学习者可以看到最新、最热门和未回答的帖子,也可以通过搜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帖,当然还可以自己创建新主题帖。点进某个帖子里面,学习者如果觉得帖子内容不错可以点赞,如果觉得想参与讨论或提供帮助可以回复,如果觉得该帖子有值得收藏的东西可以关注,并且关注后在有新回复的时候会收到提醒。经统计,该门课程的讨论区的主要内容分为:①对老师上课内容的反馈,包括结合自身运用所学知识点和就相关知识点提出疑惑等;②认为汉语很难,想寻求帮助或获得鼓励;③单纯的技术问题。

目前,讨论区为学习者间的交流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交流讨论的方式仍比较单一,因为还只能通过文字交流。笔者建议该课程团队应开发多样的讨论方式,比如创建新主题帖时支持发送语音,这样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机会让自己说的汉语被更多人听到且有机会得到指正。比如也可从讨论区扩展到公共社交平台,实行在线视频讨论、点对点讨论。

五、建议

MOOC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理论融合发展的产物,不是简单地通过技术手段将线下的课堂教学“搬到”线上,而要达到教育技术与教学理论的完美结合,需要不断从已有经验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笔者通过分析研究了《中文入门》MOOC之后,对应如何在MOOC平台上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1.视频制作不应拘泥于形式。视频制作是MOOC教学设计的核心所在。虽然专家强调视频不宜过长,但《中文入门》的课程微视频就暴露出讲得不够细,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便讲完了知识点等问题。因此建议老师在每一个视频的开头都对上一节课的内容做一个回顾,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并且在视频中增加一些案例和动画,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

2.丰富练习题库。增加题型,不仅限于单选题和填空题。比如可以增加根据场景,判断某个句子的用法是否合理的判断题。题目的内容也不应仅限于视频中所涉及的形式,应更灵活多变,从不同角度考查一个知识点。

3.激发学习者主观性。语言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对外汉语教学MOOC课程可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文化常识等方面入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者深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寰宇.2012,慕课(MOOCs)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数字化汉语教学.

[2]贺斌.2014,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百家论坛.

[3]王立国,窦艳辉.2014,MOOC起源及快速发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7).

[4]韩锡斌,葛文双,周潜.2014,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1).

[5]刘娟.2015,慕课(MOOC)背景下的国际汉语教学和推广[J].学术论坛.

[6]黄伟.2015,关于MOOC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国际汉语教育.

[7]张辉,马俊.2015,MOOC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践――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上一篇: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