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探究细节,打造有效课堂

时间:2022-09-08 09:43:28

注重探究细节,打造有效课堂

摘 要: 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了新课标后,作者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新课标 生物教学 观察能力 生活经验 课内外结合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在生物教学中更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在探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但知识学习仍然很重要,我们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及接受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学习,而要主动学习。生物学探究的是生命科学,在探究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如在讲到生物与环境这节内容的时候,在屏幕上投放几组学生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学生在自己身边观察生物时抓拍下来的,比如草地里的蚱蜢、土壤里的蚂蚁和蚯蚓等。这些照片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可以一起探究这些小动物的体色为什么和环境如此一致?这是动物的一种保护色,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更有说服力,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拍摄照片的学生来说,拍照其实是他们的一种观察活动。这可以让学生发现很多生物学现象和知识就在他们身边。

又如初一上学期的教材中就有显微镜操作的内容,当带着初一学生观察池塘里的水,观察青菜叶表皮时,他们是相当兴奋的。我们学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是新苏州人的子女,当他们第一次在微观条件下观察到身边的生物时,那种激动是溢于言表的。很多学生甚至会拿自己的头发、捡来的树叶进行对比。老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显微镜下有清晰的图像,而有些却看不见。那是因为制作的材料不够透明,或者材料重叠过多等。放手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这些过程,他们能了解到制作装片时要注意哪些地方,操作显微镜怎样实现又快又准,慢慢地学生对实验的要求就会逐步提高。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自己不熟悉的一些现象特别感兴趣,这样更容易将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情境。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使学生成为主体。这样一种探究过程让我们感到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可以慢慢训练和培养的,而且是非常生动的,最终将推动他们学习生物。

二、在探究中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

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讲,“科学”是很抽象的概念。生物作为初中考查科目,学生在课后所花的时间很少,并不重视,很多学生前学后忘,我想很多老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纲要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关键是有没有和实践相联系,它不能是孤立的、死记硬背的知识。那么我们的教学探究活动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这样一个案例给我印象很深。在学习微生物知识的时候,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学生把他的手放在消过毒的培养皿上,经过一段时间,培养皿的培养基上面就长出了一些真菌和细菌。而培养皿里的培养基当中,本来是没有细菌的,是通过高压灭菌的,现在学生的手放上去以后,长出了这么多的微生物,学生会感到非常惊奇,从而发现手上是有细菌存在的。那么用肥皂洗,真的能洗掉这样一些细菌吗?学生很感兴趣,所以他做完这样的实验以后,他就重新洗手,洗完手以后,他再把他的手放在灭菌的培养基上,看看是不是长出细菌,或者没有细菌,或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减少。

这样的探究性实验既让学生学习了怎样配置培养基,培养出了微生物,又让他们真正体验到生活中原来看不见的细菌等微生物真的在他的培养基上真实出现了。所以这样生动的探究,学生是乐于尝试的,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是不会忘记的。

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给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并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和提问。这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就能得到应用,在应用当中得到深刻的理解,知识就是有用的,对于未来学生的发展,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积累平台。

三、探究中倡导学习活动的课内外结合

在学习活动当中,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在教室布置、手抄报制作的时候也能体现生物学的一些内容。在学习生物的进化原因等知识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恐龙作为曾经地球的“霸主”长达一亿年,但是它们为什么会灭绝呢?相信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会感兴趣,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设。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思考和查找资料以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展现出来,这是课内探究学习的一种延伸。又如学习生物分类后,可以让学生分组对校园内的植物或者自己身边能看见的小动物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最后把结果记录下来,并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张贴出来。有些学生还能查阅资料把某几种感兴趣的生物特征记录下来,配上图片制作成科普小卡片等。这样在活动中一部分同学能自己观察记录,一部分学生能自己查阅资料,制作成小卡片等。将课外的探究学习活动分工合作,各有所获,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好课外需要用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资料收集整理及观察记录等。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无性繁殖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扦插和嫁接等小实验。等实验成功后,把自己栽培的植物带到教室里种植,并让学生定期浇水,观察它的生长情况,既给教室带来一抹绿色,又培养学生关注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也就是说,围绕我们所学的知识,包括重要概念,结合具体的一些教学内容,都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这体现了生物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而且通过生物学知识学习,我们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业余活动,甚至对美化教室、提高锻炼能力都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希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各种课改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教学过程,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这样才符合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勤于学习、乐于探究,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发展,全面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2]王苏豫.理解“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的教学建议[EB/OL].2013.

[3]杨玉华.构建快乐的生物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举措[J].现代教育科学,2009.

上一篇:简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 下一篇:社会学学科地位和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