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时间:2022-09-08 09:26:25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新生儿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疾病时的护理效果以及体会。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40例新生患儿,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有效率进行对比,同时还要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家长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分组护理之后,对照组的显效例数为9例,有效例数为4例,无效例数为7例,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的显效例数为12例,有效例数为6例,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出现肺炎并发症的例数为3例,占据百分比为15.00%,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为1例,占据百分百为5.00%;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0.51±4.15)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11±4.12)d,对照组的家属满意例数为12例,满意度为60.00%,观察组的家属满意例数有19例,满意度为95.00%,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满意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循证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效果

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指在围生期出现窒息造成患儿脑部缺氧缺血性损害,其病情非常复杂,治疗过程中如果不选取有效的方法给予护理支持,可能对患儿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2]。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为新生儿的脑疾病治疗提供资料资料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实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和控制[3]。根据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40例新生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对比,下面就将详细信息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0例新生患儿,分组之后对照组的20例新生儿,男性占14例,年龄为7~28d,平均年龄为(18.2±1.2)d,孕育周期为32~43w,平均孕育周期为(38.8±0.9)w,女性占6例,年龄为1d~27d,平均年龄为(17.9±0.9)d,孕育周期为33~44w,平均周期为(37.9±1.3)w;观察组的20例新生儿,男性占9例,年龄为5d~28d,平均年龄为(19.2±1.4)d,孕育周期为31~44w,平均孕育周期为(37.9±0.8)w,女性占11例,年龄为1d~28d,平均年龄为(18.9±1.2)d,孕育周期为34~44w,平均周期为(36.9±1.1)w,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孕育周期长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的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开展吸氧、保暖、营养支持、治疗配合、高颅压等常规方法护理。另外选取护理过程中存在着功能障碍的患儿开展恢复性护理,制定出详细的康复护理计划,并且此来进行实施护理,同时还要密切注视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还要对患儿的意识病情变化进行跟踪观察。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新生儿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护理,护理过程中采取循证模式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流程,同时还要结合患儿的病情给予保暖措施、营养支持、治疗配合、高颅压护理等重要的护理。严格实施循证护理中的各项详细查阅细节操作,对于新生儿的意识变化、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进行仔细监测,从而形成一套合理的临床护理方案,并且要严格的开展循证护理服务,同时还要将护理过程措施方法进行进一步评估,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护理措施。开展循证护理过程中要对患儿的出院功能训练进行指导,并且还要确保患儿出院之后能够保障得到延续性的护理。当患儿出院恢复过程中要给予电话随访,对患儿的身体状况进行严密监视,而且还要及时调整患儿的随访护理方案,从而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1.2.3资料调查方法本次试验分组调查过程中采取自愿参与调查方法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进行资料调查,调查过程中制定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对护理的效果以及护理质量上进行问卷调查,按照10分制进行分数统计,分类满意度的优劣。另外还要开展治疗效果资料统计,主要对患儿的出现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效果调查,最后进行数据分析。

1.3观察判断指标显效标准:患儿的无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脑水肿等症状,体征评分正常;有效标准:患儿的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脑水肿等症状均获得改变,体征评分有所改善;无效标准:患儿的患儿的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脑水肿等症状均无改善,而且患儿的病症还有所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护理效果统计(见表1)对照组的显效例数为9例,有效例数为4例,无效例数为7例,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的显效例数为12例,有效例数为6例,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并发症以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见表2)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对照组的出现肺炎并发症的例数为3例,占据百分比为15.00%,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为1例,占据5.00%;,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0.51±4.15)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11±4.12)d,对照组的家属满意例数为12例,满意度为60.00%,观察组的家属满意例数有19例,满意度为95.00%,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围生期患儿程序出现缺血缺氧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其对于患儿的威胁性很大,为了避免患儿的神经元受到代谢功能的影响,需要从根本上改善护理手段[4]。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新生患儿的缺氧缺血性疾病,而且还可以从实际的生活之中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随征循证护理不断深入到护理学科之中,其主要的优势在于循证护理是根据科学作为基本依据,然后对每个新生儿寻求科学理论支持,主要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然后开展寻求想要的护理方法的合理性,以最大的限度来提升护理的效果,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护理体系[5]。

从本院的分组研究结果来看,选取的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护理治疗,照组的显效例数为9例,有效例数为4例,无效例数为7例,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的显效例数为12例,有效例数为6例,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的出现肺炎并发症的例数为3例,占据百分比为15.00%,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为1例,占据百分百为5.00%;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20.51±4.15)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5.11±4.12)d,对照组的家属满意例数为12例,满意度为60.00%,观察组的家属满意例数有19例,满意度为95.00%,此两组在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护理的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上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新生儿的缺血缺氧脑病护理上存在着缺陷,不能够对患儿进行一一对证护理,那么在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生儿护理不当,而且还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在护理常规的同时加入循证护理其效果值得研究,在护理效果上还需要更多的实践给予证实。但是从本院的此次研究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效果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采用常规的方法对新生儿的缺血缺氧性脑疾病的治疗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当前时代的发展,满足疾病的变化要求,从而实现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覃敏捷.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8:120-121.

[2]张倩倩.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699.

[3]朱新娇,谌顺丽,肖艾青,等.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7:62,64.

[4]石小娟,袁瑞琴,谢华蓉.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34:5-6.

[5]唐玲.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6:47-48.

[6]乔俊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13:22-23.

[7]解慧.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与预后[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29-30.

[8]贺婷婷.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养生,2013,18:70.

上一篇: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救治与护理 下一篇:胸腹联合伤的急救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