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对策

时间:2022-09-08 08:47:49

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对策

【关键词】 医务人员;HIV感染;职业防护对策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2-0230-02

中图分类号:R 512.91047文献标识码:B

随着艾滋病流行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AIDS)病人越来越多,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HIV)暴露机会也将增加,虽然相关报道经各种形式穿破皮肤暴露HIV血液感染的危险性仅是0.3%[1],但由于目前AIDS还缺乏有效的药物治愈,一旦感染其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应高度重视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问题,加强对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防护,并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收住HIV感染和艾滋病患者73例,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9人,由于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医学观察追踪1年多,无一例发生HIV感染。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医务人员9人,其中护士3人,外科医生3人,内科医生1人,麻醉师1人,检验技师1人。其暴露的原因及暴露的程度见附表。

2.暴露后的处理 9例发生暴露后,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有伤口者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酒精及碘酒进行消毒。伤口处理完毕,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送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对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暴露人员、暴露程度及病人入院后所污染的物品、环境等,并及时将调查结果上报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同时组织专家组对暴露者进行暴露级别的评估,专家组评定。1名检验技师在操作时被空心针头刺穿皮肤,且病人病毒载量较高,被感染的机率较大,4 h内接受预防性用药治疗,疗程4周,并进行临床观察,其他8名只作一般局部处理。

3.HIV抗体检测结果 发生暴露后,首先对暴露者进行HIV抗体的本底调查,然后分别在暴露后第4 W、8 W、12 W、6个月、12个月进行追踪检测,结果:本底检查及1年内定期追踪检测,结果9名暴露者HIV抗体均是阴性。

讨论

1.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医务人员对HIV/AIDS知识的认识不足。HIV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

作者简介:车红英(1959-),女,广东省茂名市人,副主任护师。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利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HIV感染的情况。医务人员对HIV感染和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关调查显示,护理人员对AIDS传播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只有24%[2],相当一部份医护人员缺乏对AIDS知识的了解,认为AIDS离我们还很远,因而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在医疗工作中麻痹大意,警惕性不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给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2)不采取普遍性防护措施。HIV职业暴露引起的职业感染,多数是通过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其他利器割伤皮肤而引起,而这种损伤往往是由于医务人员本人疏忽大意或操作不当造成。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是医务工作者安全操作的行动指南,临床一线医务人员接触HIV感染者或发病者的血液和体液的机率较高,如果在医疗过程中不遵守“普遍性防护原则”,操作不规范,保护措施不到位,则将使HIV职业暴露成为可能。本组4名医务人员工作中不注意防护,无保存护性接触病人的血液时间长达1 h,1名护士在输液拔针后,由于不及时将针头放入利器盒,而造成针刺伤。

2.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1)加强医务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医院应把HIV职业暴露的问题作为防治AIDS感染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给予高度关注,加强医务人员HIV感染及AIDS相关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国家卫生部印发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使其认识并重视HIV职业暴露的途径及其危险性,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提高对HIV感染的警惕性。同时给予具有暴露危险的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增强其防范措施,自觉做好个人防护。

(2)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是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3]。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患者时,凡是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均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掌握预防和控制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对高危人群采用双层手套,当血液或体液有可能喷溅时,则要戴防护眼镜。在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特别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以防刺伤。不得将针头插回针头套管,也不许弯曲、折断或做类似其他处理。接触病人后要用肥皂水彻底洗手,特别是手被血液和体液污染时,必须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也要洗手。实验室内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如注射器、手套等,应消毒或销毁,避免废弃物的污染。

(3)发生暴露后的应急处理。一旦皮肤被针头或刀片等利器刺伤,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要保持镇静,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对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皮肤,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如有伤口应当用健侧的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流出并反复冲洗干净,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暴露的情况,使暴露后的医务人员能及时得到暴露危险程度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危险程度决定防治方案,必要时应用抗HIV的药物作预防性治疗。据报道暴露后应用抗HIV的药物预防性治疗可减少约81%的HIV传播的危险性[4],本组仅一例暴露后4 h内接受药物治疗,疗程4周,其他8例仅做一般处理,随访一年未发现HIV感染。说明暴露后一般处理对预防HIV感染有效。

(4)暴露后的随访及检测。暴露含有HIV的血液或体液后,如果被感染,多数在2个月内HIV抗体转为阳性,95%感染者将于暴露后6个月内出现血清HIV阳转,约5%的感染者在暴露后6―12个月内HIV抗体阳转[5]。暴露后立即检测HIV抗体,可以帮助确定本次暴露前是否已有HIV感染,随访一年未发现HIV抗体阳转,基本可确定暴露后没有被感染,可停止继续监控。

尽管AIDS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性感染的危险性很小,但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愈药物,一旦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后果非常严重。但是,也不必要引起极大恐慌,只要我们在医疗工作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警惕,工作中认真,杜绝或减少外损伤事故的发生,就能减少HIV暴露的机会,把因职业暴露而引发HIV感染的危险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十二指肠降部腺癌一例 下一篇:高压氧治疗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3例的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