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日本经济

时间:2022-09-08 08:04:01

真实的日本经济

整个国际社会都以为日本的经济没戏唱了。但人们看到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日本人的战略选择,跟老虎往后坐一样,真正的目的是要起跳。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大国经济必然要受到三个方面的牵制:一是市场容量,二是生产能力,三是金融支撑能力。日本在这三个方面都有一定优势,也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为了趋利避害,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调整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战略。

在市场容量上日本存在一系列问题。日本的消费市场极其有限,与其巨大的生产能力不相匹配;日本的生产成本过高,消费品的价格居高不下,与民众的消费能力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不利于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日资企业在海外生产的产品,质量性能与国内生产的没两样,但成本远远低于国内产品,使得本已十分有限的市场容量,又被大量高质优价的进口产品挤掉了半壁江山,而且还在不断推进,大有替代国内产品的势头,给国内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这就使得日本产业界在市场开拓上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不得不两面应战。一方面要设法保护国内的有限市场;另一方面要抓紧向海外转移,这既是关系到日本经济存亡的大事,也是它们制订经济战略的重要基础,只有从这个基础上去看待它的老辣手段,才能真正了解它的战略意图和效果。否则就难免被种种假象所蒙蔽。

对外登堂入室,全面出击,就菜下饭。上世纪80年代,为了降低成本,很多大型制造业不得不将一些生产环节转移到海外去,在低成本地区就地生产。那次转移是日本产业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战略转移,可以称之为“成本性战略大转移”。在成本性战略转移的前后很多年间,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生产和竞争能力还是无人匹敌的神话。

通过十几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很多民生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也已接近日本产品的水平。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出口成本下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些几乎挤得日本喘不过气来,使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突然领悟到,过去那种以本国为基础,以出口为手段的市场战略已经不合时宜。必须要以全球为基础,以市场热点为中心,进行全球化布局,才能灵活机动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占领各地的市场,左右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以巩固其既有的地位。于是乎,“经济全球化”的呼声也紧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而甚嚣尘上。接踵而来的是金融兼并、产业兼并。在我们大家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日本的第二产业大转移已经全面铺开。有别于当年“成本性战略转移”的是,这次转移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它不限于制造业,也不是单纯以生产制造为主体的,而是全方位的转移。我将它称为“市场性战略转移”,其主要表现是:

一是登堂入室,大搞资本经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盈利上,奋力改造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能力,一门心思为增加企业的销售利润而努力时,日本人却在利用资本经营的方式登堂入室,坐收渔利。它以收购、兼并、投资、控股的手段参与全球各地热门企业的发展,以购买别国债券的方式加入经济增长地区的运行。全球哪个地方经济热络,哪个行业销售畅旺,哪个地方就有日本资金运行。到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总资产一举增加3317亿美元,达到32046亿美元。光是海外证券方面的资产就达到13280亿美元,超过其海外总资产的三分之一,足见其资本运行力度之大。日本2000年的海外资产投入只有26.63兆,而海外净资产却增加了48.3兆,而且这种资本增值获取的利益,还能在今后每年的运行中增值获利,比产品销售的一次性利润更有价值。这种两条腿走路,将资本增值作为企业经营重要手段的作法,比单纯的产品销售和生产设备、技术转移,更加有利于增强市场控制能力,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二是全面出击,无所不为。日本制造业在海外的销售额每年都在万亿美元以上,2000年达到了13162亿美元。除此之外,日本在海外的进出口贸易,商业批发零售,银行、保险、邮电通信、宾馆、饭店、运输等服务业,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农、林、渔、牧业,矿产资源开发业,甚至教育、环保、医疗卫生、娱乐业等等领域,都有巨大的投入。凡属能够赚到钱的行业,都能找到日本人的影子。

三是就菜下饭,挤占销售市场。“市场性战略转移”与“成本性战略转移”所不同的是,后者是看什么地方的成本便宜就在什么地方生产,而前者是看什么地方销售畅旺就到什么地方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不是单靠产品销售,而是带着设备资金去挤占人家的市场,就像看到人家桌上有好菜,端着饭碗去就你的菜一样。

对内压缩投资,抑制消费,制造萧条气氛,保护国内市场。无论日本的产业怎样向海外转移,总有一些企业要依靠国内市场而生存。特别是在产业大量外移之后,还要保证国内生产总额不下降,那么保护和挖掘国内市场就成了日本政府的重要课题。国内市场怎么保护?

限制进口吧,它没有办法出手。即使找点碴,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是像其他国家一样通过刺激内需去带动国内产业发展的话,最后带动的只会是民众对进口产品的购买力,使国内企业的市场进一步缩小。这就决定了它不能让民众的购买力太旺盛。相反,只能抑制内需,压缩产业发展,将尽可能多的行业逼到海外去,以便给无法转移的企业腾出市场。

逆潮流而动,压缩公共投资,限制企业贷款,漠视银行坏账,抑制经济景气: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各国,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唯有日本逆潮流而动,不但不肯刺激内需,还在减少公共投资和建设投资,牵制产业的发展。过去五年日本各县市的公共投资和住宅等建设投资减少了40%;日本政府的公共投资也是逐年减少。建设投资的减少,直接影响到建材生产、建筑行业和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提升经济景气起到了一种拉后腿的作用。

此外,与全球各国千方百计冲销银行坏帐,挽救企业危机,增强企业再生能力的作法相反,日本政府并不将高达45兆日元的银行坏账放在心上,从1997年发现问题至今,除了回应企业和国际压力,口头上喊喊要冲销坏账外,几乎没有动作。清来清去不但没减少,反从1999年的34兆清成了2000年的45兆。只是等声称要大刀阔斧实行经济改革的小泉首相上台,才开始制定具体的坏账企业援助办法,而最终兑现尚不知时日。

不单是对经营不善的企业不伸援手,就是对正常企业的发展也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从1997年开始,紧缩通货,对企业贷款融资设置障碍:使中小企业,甚至部分大中企业都因苛刻的担保条件而很难从银行筹到资金,无法在国内继续发展,只能到海外去寻求新的发展渠道。

这种作法与表面上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复苏的宣传,完全是两回事:每年的景气对策资金,也是主要用在了未来的产业开发,并没有用在刺激现实经济的增长上。这与日本国民和国际社会的期望也是背道而驰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不完全是客观原因。正是抑制人们在国内发展的压力,使日本的海外竞争实力大幅增强,也腾出了市场,保证那些不能外移的企业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以致国内经济不但没有出现明显的滑坡,还能稳中有升:最为突出的是,通过抑制国内经济的增长,抑制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保护了国内的消费市场,没有因为东南亚各国廉价商品铺天盖地的涌入而形成新的消费热潮,使这么一个必须依赖国际商品生存的国家,没有出现入超,并且每年都维持着几百亿美元的出超。

减少国民收人,增加民众负担,抑制居民消费,以达到保护国内市场,限制进口增长的目的。抑制景气,并不能完全控制国民的消费热情。要让国民减少消费,避免整个日本沦为廉价进口商品的消费市场,必须从每个家庭的钱包里给大家制造危机。自从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国民的工资增长已经大不如前。更惨的是,原本每年不低于6个月工资总和的奖金,现在已是所剩无几,有的几乎被完全砍掉。虽然从统计上看,日本国民的工资还稳中有升,但是,奖金少了,实际收入也就明显减少。

此外,日本政府将3%的消费税提高到5%,直接增加了大家的消费开支;提高社会保险费率,每年给国民增加2万亿日元以上的保险负担;增加国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比率,使国民医疗费用负担由过去只占家庭收入的3%一举提高到8%以上:从2000年4月1日起新开的老年介护保险,又得从每人的工资收人中抽去l.6%,以便年老体弱时享受一定的护理。这样无孔不入地从国民口袋里掏钱,不仅增加了国民的负担,挤占了国民的消费开支,更主要的是增加了民众的生活危机意识,削弱了大家的消费激情。通过减少收入、增加负担的双重刺激,哪怕廉价进口商品的诱惑力再大,消费者也只能适可而止,不会随意购买了。不但保护了有限的国内市场,日本政府还不必背负设置贸易壁垒的包袱,收到的效果就是一箭双雕了。

制造萧条气氛,增强民族危机意识,促使大家减少消费,集中财力、精力寻找新的生机。根据日本总务省的统计,到2000年底,日本3188万户蓝领家庭银行存款总额达432兆2928亿日元,2278万户非蓝领家庭银行存款总数达405兆7118亿日元,二项共计838兆0046亿日元,相当于77593亿美元。这还不包括手中的股票、债券、信托基金、有价证券等金融储蓄;不包括保险储蓄、邮政储蓄、产业集资等各类资金储蓄。其所以日本银行贷款困难,各类企业还能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会资金在起作用。日本政府压缩贷款,实行零利率政策的目的,也在于挤出社会资金,减轻金融机构的利息包袱。日本国民如此庞大的经济实力,加上海外投资所获的暴利,支撑着强劲的消费能力。单靠减少收入增加社会负担,还不足以使之减少对进口产品的消费。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渲染产业危机和民族危机,去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避免大家盲目乐观,将资金消耗在进口产品的消费上。

如果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经济上的全球化扩张和国家、地区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急速膨胀,那么日本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上述哭穷哭败的把戏,只不过是掩护这种战略的伎俩而已。要是真如它们渲染的那样,GDP总额达到47500亿美元、海外总资产达到32046亿美元、居民储蓄达到77593亿美元,每年出口总额达到4782亿美元、海外销售达到13000多亿美元、海外净资产赢利一年达到2000多亿美元的经济大国,尚且面临经济崩溃的话,那么,其他国家早已是世界末日了。

上一篇: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创新的思路 下一篇:挤破房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