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填补空白

时间:2022-09-08 07:24:46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笔者常常感觉很无奈:学生作文要么写得枯燥晦涩,读了让人昏昏欲睡,让人无从下手,既难以评价,更难以修改;要么文笔优美,繁花似锦,可读后却发现文章空有漂亮的外壳,其实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如果偶尔看到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可以让我兴奋半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作文出现这种状况呢?学生的视野狭窄,生活阅历的不丰富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作为学生,其生活圈子的狭小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他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现实中体悟真实而复杂多样的生活。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条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呢?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关注真实的生命,书写真实的生命,应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课堂上品尝感悟真实的生命

无须怀疑的是,现行的语文教材是富于人文色彩的。如,《我与地坛》中史铁生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的新理解、新感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边城》中用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所书写的“生命形式”,《项链》中玛蒂尔德对美的追求和对债务的勇敢承担,《祭十二郎文》中抒写的至情至性的人情美……只要留心,我们会发现,教材中许多文章都表现出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对真实生命的肯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接受生命教育,让学生品尝人生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生命教育就是一种审美教育。茫茫宇宙的万事万物中,生命是最美好的,是世上最完美的事物,世上没有什么可与之相媲美。不仅如此,有了生命之后,本来死寂的世界,才变得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生命教育的审美性,就是要把它作为审美教育来进行,让受教育者欣赏、体味生命的美。如在教学《陈情表》时,让学生假想:如果你是晋武帝,读了李密的文章,你能拒绝李密侍养祖母的请求而强征他入朝为官吗?学习《阿Q正传》时,让学生思考,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精神胜利法是否毫无价值?通过这样的启发,我们让学生知道,优秀的文章总是美的,因为它写出了这种心灵深处的东西。在品尝感悟的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表达生命发现的状态。他们会主动地表现真实的生命,也许它是幼稚的,但却标志着鲜活的自我。

二、在生活中认识真实的生命

生命o处不在,年轻学子的身边同样洋溢着生命的光彩。天空的飞鸟,地上的花草,水中的游鱼,成长的烦恼与喜悦……无不表现出真实的生命。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立足现实,关注生活中的生命。

有一次外出散步时,笔者遇见几个学生,便一起走走。我们在一条小溪边坐下,周围是绿油油的水稻,清澈的溪水,嘶鸣的虫子,欢唱的小鸟组合成的一幅图画。一个同学情不自禁的赞道;“真美呀!”我问:“美在哪里?”几个人唧唧喳喳地说着,答案无非就是这眼前的花鸟草虫,蓝天白云。笔者又问:“自来水是清澈的,你有没有觉得它美?苍蝇在鸣叫,蚊子在飞舞,你有没有觉得它美?”有个同学若有所悟:“这里很美,美在这里的一切都有生命,有精神。水稻、小鸟的生命力不用多说,虫子的歌声里也充满了自由的味道,至于溪水,则包蕴着无穷的生命,其本身不断向前行进,也是一首生命的赞歌!”笔者点头表示赞许。

当天晚上,几个同学都交上了一篇日记(其实我并未布置这项任务),其中有几篇文章写出了以前所没有的深度。

这次实例纯属偶然,但笔者经常用这件事来教育学生: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体悟,我们就能弥补生活阅历的不足,我们的作文也会拥有不尽的源头活水。

三、师生互动共同书写真实的生命

作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过程,不仅表现在组织教学、管理课堂、指导写作等这些显性的层面,更应体现在情感精神思想的相互融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这一隐性的层面。它是双向的主动的也是和谐的生命流程。学生是幼稚的生命,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这是互动的一个基础;教师具有丰富的生命认识,但也需要从学生身上汲取生命活力的养料,这是互动的另一个基础。

曾经听过几节作文公开课,教师把整个教学过程都安排得恰到好处,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讨论发言,都非常精彩,几乎无可挑剔。这样的课自然要博得一片喝彩之声。可是笔者在听讲时发现,教师在讲课中总是不停地看时间,有时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精彩,教师却要强行打断,进行小结。我们可以理解,因为放任学生讨论下去,超出了预计时间,教师便要完不成教学任务了。应该说,这样的课堂设计,是体现了师生双方的互动关系的,但笔者却觉得这种互动其实是流于形式的玩弄技巧的行为,而不是生命间彼此影响沟通进而激发生命意识表现生命需求的过程,缺乏生命间感情的对话、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是难以写出真正富有生命内涵的文章的。

作文课师生双方的互动是在真诚和坦然中,交流感情。作文不需要演戏似的精心设计好一道道程序,作文需要的是随意中流露真情的气氛,就如聊天。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聆听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心跳,教师感受学生内心迸发的真诚。教师的真情换来的是学生的真心,坦然地面对,真诚地交流,使作文成为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师生间的互动就是生命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学生从老师的真情流露中,从同学的所思所想中,汲取清亮的生命汁液,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之树勃发生机。

只要教师抛弃程式化的教学过程,抛弃考试作文“写作大法”的传授,让学生像品茶一样认识生命,感知生命,他们就能获取生命的真谛,增强作文生命的质感。学生生活中的不足甚至空白,可以用生命来填补。

上一篇:超级士兵的道德思考 下一篇:通识教育理念下地方茶文化与《大学语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