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08 05:00:28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语文课程只有“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57-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只有“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那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下面我就将自己的一点认识和体会介绍一下。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亲和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

2、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要把教学重心从“重教”转到“导学”上来。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能力,是衡量他们主体作用能否发挥的又一重要体现。

二、激发兴趣,真情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小学语文应是少儿语文

小学生处于少儿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往往单纯、简洁,但又活泼可爱。如果作为语文教师,不顾儿童的年龄特征,忽视了语文的趣味性,刻意过高定位,运用成人的口吻,“严肃”地教小学语文,兴趣从何而起,课堂实效从何而来?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他们是少年儿童的特征,充分利用母语的特点,考虑儿童的感受,让他们在天真活泼中去接触母语,努力做到让学生易学易懂、易学乐学,如一年级教学生学习标声调时,就可通过儿歌、童谣等进行教学。

2、教学艺术的良好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丰富的情感艺术调动学生的情趣,通过在课堂上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情感的信任,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倾诉”的人,并且这种倾诉是一种平等的、相容的,又是激励的。这种情感艺术的显现也往往是对一名优秀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这种教师往往走进课堂教态自然、大方,面带微笑,对学生可近可亲,让学生放下包袱,带着兴趣与教师共同感受和理解教材。

3、多媒体手段的娴熟运用

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教学,不仅能有助于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的情感生活,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更能让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要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0分钟内获得最大的效益,达成教学目标即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勇于实践,真正让每一堂语文课扎扎实实地有实效。

总之,作为一名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多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多尝试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多研究教育教学对象的需求,学会调控应变,善于总结、反思并努力重新建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就能取得课堂教学实实在在的效果。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策略 下一篇:农村中学写作教学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