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16 01:16:20

普通话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更应该从小的细节做起。说话运用普通话,使说话的人能够把意思表达的清楚明白,思维流畅,表达清晰,使听话的人在较短的时间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即在短时间内达到省时高效的的听话说话效果。所以普通话话是一个值得我们在教育中实践的关键。如何说好普通话以及如何教会学生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我作为语文老师一直注重的环节。我想说好普通话,更想要教会学生运用普通话。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弘扬民族文化以及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重中之重。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示范的普通话。

关键词:听说;朗读;拼音;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51-01

一、听说

听说,顾名思义即听和说两个方面。听话、说话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话、说话两个环节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语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听话说话与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能力密切相关,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以下就总结几个能够提高听说能力的主要方式:

看图说话,小学生语言能力还没有成系统,他们自生掌握的语言还很贫乏,但是,对于语言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能力。看图说话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渠道,形式可以采取单幅图画或者多幅图画,通过图画学生可以阐述直观的从图画上观察到的内容,也可以是由图联想到的。教师在选择图画时应该注意选择一些接近儿童生活现实,富有情趣的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的图画。

听故事说话,故事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故事可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传达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讲之前给学生提: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记笔记的要求。听完请学生起来复述故事大概情节,或者充分联想发表简单的听后感,以便达到通过听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的教学目的。

讨论、辩论,这个环节主要是有教师作为组织者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给定特定题目或者话题,由每个学生发表各自意见。教师在给定题目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还有兴趣选择学生喜爱的接近生活现实的题目,题目不能太深刻,学生围绕话题能够有足够的思维发散空间。

二、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是一种简便而有效地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朗读时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手段。

朗读的基本要求,首先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必须普通话流利,说话清晰,注意停顿,在停顿之间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气语调的变化,理解句子所表达的隐含意义,比如:疑问,祈使,感叹,惊讶等。并且该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在读的时候有些重要的词句还应该重读,掌握重点词句。还要求学生大声的读出来,便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便于教师给同学们纠错,才能在日积月累中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三、拼音

1、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师一定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于学习拼音产生兴趣,用听觉、视觉等启发、学生,让学生把拼音和生活联系结合。比如:e,的学习,是不是想刚要生长出来的种子,读起来是不是像人们饿的时候所发出的信号。还可以利用故事和儿歌教学,这是学生比较喜欢也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g,哥哥,鸽子,唱歌,这里出现最多的音节是什么,从而引出音节g。

2、发准读音的方法,发音是汉语拼音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认识汉字,阅读等。可以采取传统的教学,听录音或者看教师的口型发音,还要学生多总结。多读儿歌,多读绕口令。

3、注意区分声母韵母,平翘舌音,单韵母,复韵母。首先告诉学生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读多写多练。

四、练习

很 多学生音调不准、音色不佳,语不成句、言不成章,句读不分、感情生板。有的念书,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 方言音。很多同学平时说话,声粗如鼓响钟鸣;课堂读书,却音细如蝇嗡蚊营。同学们语文普通话能力的低下,叫人 着急。细究其根源之所在,答曰:“重视不够,训练太少。”练习是一个复习与学习相结合要求学生总结的环节,练习朗读普通话要求学生流利的又感情的朗读。练习可以由很多方式。

课堂练习,是最传统最普遍最直接的练习方式,教师在课堂内要求学生主动起来阅读课文而教师该注意学生发音是否标准,是否有感情,是否掌握阅读要领。

课外练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一起交流讨论,任何话题都可以,但必须使用普通话练习,同学相互之间注意纠错。比如可以拿一篇文章给学生要求他们分角色朗读,各个角色应注意的语气等。

以上就是本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总结出的关于学好普通话的一些实用方法,希望对莘莘学子有所帮助。

上一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