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

时间:2022-09-08 03:56:56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

摘 要:小学数学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学生新知并将新知应用于实践、检验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给教师反馈重要信息、及时得以纠正及补充辅导。

关键词:自主练习;作业设计;主要目标

目前,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但练习课的改革步伐显然没有跟上数学其他课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而练习课则成改革容易忽视的角落,可借鉴的经验少,教学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课型。对此我对练习课谈谈自己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围绕本节课确立主要目标

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加深理解什么数学知识,形成什么能力,教师心中要非常清楚。目标的确定我认为主要围绕两方面,一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学生必须掌握理解的知识和技能。二是要从自己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尤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做到了这两点,我想练习课就不会单一而无趣了。

二、丰富练习课上的习题设计

1.习题要有层次

①单项习题。按从部分到整体的原则,分析组成本课题的各项基础知识,分别为复习加深各单项知识拟定习题。

②基本习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单项知识正确解答。

③对比习题。需要精心设计或选择本课题的“变式题”“变化题”,与本课题相近、相似、相关、互逆知识的“联系题”“区别题”,组成可作比较的题组。要求学生把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网络中去,发挥整体的功能,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思维的变通。

④综合、深化习题。包括新旧知识结合的综合性习题和巧用新知识的深化性习题。要求学生开拓思维,对本课题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⑤实践性、开放性的习题。侧重知识的综合性灵活应用,使知识对外“迁移”,落实练习课的开放、创新等功能。

2.习题要围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练习课习题系列的核心。五个层次习题的选与编,都要围绕这个中心:第一层次为攻破重难点奠定基础;第二层次让学生着力解决重难点;第三、第四层次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重难点;第五层次让学生创造性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各层次习题搭配的比例要适度

五个层次的练习并不是数量均等、力量平分的。各个层次习题的分量主要依据练习课的类型、教学目标以及课前课中学习的反馈情况酌定。

4.习题选配要因“生”而异

在拟设各层次的习题时,还应该考虑学生能力的差异,不强求统一。对于差生、酌情多练第一、二层次的练习;对于中等生,力争过好第三层次的练习关;少量第四层次的“提高题”和第五层次的“开放题”,仅给优良生思考练习。

三、在练习课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练习课生活化,激发学生再学习的兴趣

如果一个学生头脑中有适当的知识准备,而没有对学习对象的注意,没有学习愿望和积极性,新的学习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首先要注重练习课教学的设计。练习课前,教师首先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然后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要将基础练习和提升的内容作有机的组合,联系生活实际以一种新的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有新颖感、复杂感和惊奇感,由此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

2.练习层次清晰化,理清学生计算思路

课堂练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首先,根据习题的设计进行一些与本节课有联系的数学口算题,其次,再进行典型题练习,必要时列举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让他们找出错在哪里,再订正,最后,就是联系生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习题要符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挥,获得成功的快乐。

3.练习课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往往受知识对象、趣味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知识对象的趣味程度越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程度也相对较高。练习课的本身是单一枯燥的,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无法更改的事实。但是,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避免练习的枯燥和乏味,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提高练习课的效率。

4.要注意计算练习中“求异”思维的运用

“学贵有疑”,说的是学习者如果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探索问题的答案,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在练习课中,“求异”思维显得更为重要,要多想想“还有别的办法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总之,教师要改变以往数学练习课一味地让学生单调地练习计算,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利用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使练习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爱上数学练习课。

参考文献:

[1]王双.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初探.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4).

[2]陈萍萍.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教育界,2012(11).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麻柳乡鹿硐中心小学)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