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产品供应链理论的运用

时间:2022-09-08 03:40:36

论农产品供应链理论的运用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框架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加工、运输、销售。在这五个方面中,每一个方面都有其所对应的主体存在,即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资料加工者、生产资料生产者和生产资料销售者。只有在这几个主体之间的每一个节点都达到无差别化的运作,才能达到耗费资源最少、对环境影响最低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的安全、卫生,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绿色采购阶段。农产品的绿色供应链是从绿色采购阶段开始的,只有从采购阶段严格控制污染才能在供应链以后的环节当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谓农产品的绿色采购就是指农产品的生产者在种子、化肥、饲料等方面的采购绿色化。在生产者的采购过程当中要着重注意材料供应商所提品的质量、价格、运输区间以及交货日期等信息。而供应商也应该尽最大努力满足生产者的需求,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供应商除了要对购买材料的生产者负责,同时也需要对环境负责,要确保自己所提供的原材料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无害。在这些基础上还要考虑自己所提供的材料的先进性。要根据绿色供应链原则,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便于以后更好地发展。(2)绿色生产阶段。所谓的绿色生产就是指生产商在进行生产活动中,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改革,改变以前粗放式的产业经营理念,走一条高效、节能、污染少、产量高的新型生产道路。通过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3)绿色加工阶段。绿色加工阶段不仅仅是对生产商所提供的原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第一步,必须要确定生产者所提供的原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比如对生产者在生产期间所使用的化肥、农药等物资要进行检查。第二步,加工商要选择对产品没有二次污染的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保证农产品在加工这一环节无懈可击。(4)绿色营销阶段。绿色营销顾名思义就是销售者将生产商所提供的农产品卖给消费者的过程要绿色化。绿色营销相对于普通的市场营销更加注重对环境的责任,也更加注重打造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开展绿色认证,向消费者传达绿色信息,宣传绿色农产品对人类自身和环境的效益,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对“绿色”的认识。(5)绿色物流阶段。绿色物流阶段也是本文要着重介绍的部分。绿色物流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其中第一就是和普通的物流一样,进行绿色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包装等工作。而第二方面则是逆向物流。例如,在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的废弃物,怎样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废弃物,从而得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需要绿色物流所承担的。

绿色供应链下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农产品领域的基础设施明显处于一种滞后的状态,对于日渐上涨的公众需求不能及时满足。供应链上的农产品物流环节基本上是以自然物的流通形式进行流通,其物流设施落后,现代化设施少。仓储环节、检测环节、保险环节、转化环节等都没有达到绿色供应链所要求的标准。在包装环节,很多农产品包装直接采取竹篓和编织袋的简陋包装方式。在运输途中,竹篓和编织袋不能有效保护好农产品,造成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害较大。而在装卸过程中大多数地区还采用人力装卸方式,缺少自动化的装卸装置,这极大地影响了物流所需时间。(2)农产品物流集散地配置差。大型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整个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批发市场处于一种基础设施差、占地面积小、管理水平低的状况。在小规模的批发市场中,基本上没有专业人员进行产品的质量监管和环境监测。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都是一手交钱、一手拿货。而大型的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这些现代化产品的物流据点覆盖面还太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公众需求。(3)缺少专门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我国现在的农产品主要生产者从事的都是一些小规模生产,并没有形成集约化的生产规模。由于生产者之间相对比较分散,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导致信息的传播速率很慢,许多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得不到传播,所以急需一个能够把市场、物流、生产商全部联系起来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上可以农业产品市场信息,有利于生产者和市场之间的交流,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满足农产品物流中绿色生产链的具体要求。(4)农产品缺少附加值。在我国,农产品进入市场大多是以原材料的形式进入的,生产者大多没有能力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没有加工的农产品基本上没有附加值,这就很容易造成在农产品丰收的年份,大多数生产者将没有进行加工过的农产品一瞬间投入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大部分农产品无法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由于技术落后,无法将农产品做到有效的保鲜加工,很可能致使很大一部分水果蔬菜腐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于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绿色供应链下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建议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基于绿色供应链之下的农产品物流,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彻底改变基础设施落后这一桎梏。基础设施是支持物流高效率、稳定运行的前提。首先要合理规划建立大型的农产品物流集散地。具置的选择必须接近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同时与周边的大型批发市场、综合超市的距离相对较近,或是辐射周边地区兴建一批大中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其次,要提高道路的通达率。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农产品未经过加工,保质期很短,只有保证道路畅通无阻,才能达到农产品的价值最大化。第三,要兴建一批农产品加工设施,大多数的农产品生产者都不具备农产品加工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者的收入。兴建一批农产品加工设施,可以对暂时剩余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冷藏处理。最后,要完善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评定系统。对于农产品进行定级检测,同时可以检测农产品本身的农药残留,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2)建设专门的农业信息网络。农业信息网络是将市场、生产者和客户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只有在互联网上才能进行最短时间之内的最有效的沟通。农业信息网络要切实搞好市场的信息咨询服务,加快市场信息的传递过程,为生产者和客户之间打造良好的交流平台。其次,要建立绿色供应链主导下的农产品网络化系统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农产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营销和物流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完善的整理,以便建立具备统一价值体系的绿色供应链数据管理库。(3)着重发展农产品的正向物流。所谓农产品的正向物流就是包括产品的装卸、运输等的正常市场物流。现在我国的物流企业众多,但是大多数规模较小。特别是在农产品运输领域,缺少一个领头羊。所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推进小的物流企业合并重组,增长自身实力,建设龙头企业,发挥带头作用,做好农产品物流。其次,还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物流技术,运用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依靠农业信息网络提供的信息,更好地为农产品物流服务。第三,务必要实施品牌战略,不能再让农产品继续默默无闻,只有品牌才能打开市场,只有品牌才能给农产品带来最大的附加值,也只有品牌才可以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舒心。这同时也是在绿色供应链的要求之下需要达到的标准,对农产品的利用效率更高,对环境的污染更少。(4)推进逆向物流的发展。技术创新是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逆向物流的发展,更多的是在技术上的革新,更多的是应用在农产品对于减少环境的污染方面。其主要的任务是在产品生命周期之后的回收和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现在已经开始广泛实施的主要有,在农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玉米秸秆、菜叶等就地还田而不是做其他处理,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而且对于环境的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与此同时,产品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废弃物,同样这些废弃物也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回收再处理,变废为宝,重新进入生产资料的循环当中。在某些方面来讲,绿色供应链下的农产品逆向物流就是一种循环经济的体现,通过让原本的废弃物进行再次或者多次的循环利用,充分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对环境的影响也会大大的减少。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在技术水平上来说,我们还处在一个落后的地位。只有基于绿色供应链发展农产品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基于绿色供应链下的农产品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在减少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商业利润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而在绿色供应链之下的农产品物流阶段也将会蓬勃发展。

本文作者:孙小会工作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机电类实训机构建设与效用 下一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