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08 02:52:02

浅析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关系研究

【摘要】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过程中充当重要的中介,对于担保机构而言,争取中小企业的业务则是有利于其未来发展的基础。理清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在融资链中的关系,有利于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字】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互动

一、担保机构之于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中介

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200万家小型企业,120万家中型企业以及50万家左右的大型企业,对GDP 的贡献超过60%, 税收超过50% , 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 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以及66% 的发明专利, 82% 的新产品开发。

故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在资本市场中,由于社会体制的制约以及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地位。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扩大再生产的推动力,对企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样,资金对于中小企业也意义重大,优良资金的注入有利于中小企业壮大实力,摆脱竞争劣势地位。从理论分析,企业融资有两种形式,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而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占优势,使得内源融资几乎不太可能。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源融资,即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一般而言,中小企业获取股权融资的途径大多数为上市,但很少有企业能顺利进行IPO。所以,债务融资成为了中小企业的首选。然而,中小企业在资源分配上的先天不足以及劣势的地位却成为其获取资金来源的桎硞。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不愿贸然贷款给中小企业。据统计,在商业银行中,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很低,有时甚至不足一成。因此,追求发展的动因促使中小企业寻求融资,而现有条件则限制了中小企业采取传统的抵押融资模式。

而担保机构的介入,则为中小企业获取融资提供保证。担保机构是一个处于连接银行、中小企业的贷款链条上的重要机构,它的介入使得银行愿意放贷给中小企业,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贷款的回收。

二、中小企业之于担保机构—发展的基础

担保机构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小企业是担保机构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中小企业有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规划,有融资需求,才有其对担保机构的需要,亦为担保机构带来商机。由此来看,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是一种互助的关系: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使其能够顺利的从银行获得贷款,进行下一步的发展;中小企业正因为有了融资的需求,需要担保机构做出担保,支付给担保机构一定的担保费,这亦成为担保机构的业务收入。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担保机构的运行应该完全实现市场化,是自负盈亏,独资经营的独立法人,参与市场竞争体系,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但在我国,现行市场体系尚不完善,仍未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加之担保机构的自身劣势(即风险大,回报不稳定),在银行—企业的业务链中地位尴尬,难以靠自身的力量独资发展。因此,虽然理论而言担保机构的长远发展依赖于中小企业,但我国的担保机构还是大多依靠政府补助,多为政策性担保机构。除此之外,真正依赖中小企业发展的担保机构为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担保机构,但都因为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较难实行长足发展。

三、担保公司在企业——银行资金链条中的地位研究

中小企业求生存、求发展,势必需要资金的支持,而银行贷款则以利率低、财务风险低成为了中小企业融资首选。但是,大多数银行却不愿贸然贷款给中小企业,具体来看,原因如下:

首先,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目前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制度,来用于动态记录中小企业各类贷款申请、审批、还贷情况,定期的、评估、登记中小企业的信用情况,这在无形中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

其次,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为非上市公司,因此该企业大多数投融资决策、并购等事件难以为公众所知,主营业务经营情况不具有透明度,财务报表的披露难以得到合理的保证,况且大多数中小企业所处的产业层级低,管理方式粗放,银行除非增加成本,否则不能做到全面掌握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最后,中小企业贷款尚存在“数量小,风险大,成本高”的特点,与银行 “安全性、收益性、稳定性”的经营原则相悖,故国内大多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持谨慎态度。

综合上述三种原因,可以发现,银行对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持谨慎态度,即使大部分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是以有机构进行担保为前提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担保机构的出现分散了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更高的保证,从而增强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使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变得通畅起来大部分银行机构把贷款风险转嫁给了实力弱小的担保机构,有些担保机构甚至承担了100%的风险。高额的担保风险也制约了担保机构的发展。而出于对成本收益的考虑,担保机构也不能自行建立一套中小企业信用系统。在没有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系统和担保机构求生存、降低风险的自身要求的双重作用下,一些担保机构自发的提高了担保费率,来作为对高额风险的补偿措施。有些担保机构把担保费率提升到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一半甚至更高,而在国际上,一般国家的担保费率为1%,台湾和香港地区仅为0.5%。

由此可见,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银行链条中处于的是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银行出于不了解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原因,不愿贸然贷款给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介入,分担了一部分银行的风险,增加了企业获得贷款的把握。而从担保机构而言,其为求生存,接受担保任务;为求发展,提高担保费率,降低风险。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客户数量。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故导致资本市场上担保风险难以量化,从而无法计算担保价格的风险溢价,最终造成担保市场均衡价格的缺乏,致使资本在担保市场的进出缺乏调控。因此,对于担保机构,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来制定合理的担保费收入以及风险备用金的提取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担保公司有三个最主要的定位:一,是信用担保定位,为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帮助,利用担保倍数放大,实现信用扩张,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担保;二,是信用征集管理,在担保过程中获取的有关中小企业的信用和实际经营状况,间接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三,是与银行“大客户,大业务”的定位互补,提供小额度的服务。

作者简介:

王丽圆(1989.01—),女,河北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和财务管理

上一篇: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在中国的理论创新 下一篇:关于利用采煤塌陷地加快经济转型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