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

时间:2022-09-08 02:15:49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革命在学校的具体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运用可以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扩展历史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但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还需准确定位,走出认识误区。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中学历史教学 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作为中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如何走出误区,准确定位,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是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历史教学改革

中学历史丰富多彩的内涵使它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尤为迫切,也更具优势。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历史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媒体表现功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这一特点,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情境,如人物形象、各种场景、自然风貌、战斗场面、艺术意境等。它有利于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意识心理和无意识心理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与愉悦并存的境界,从而加速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使传统班级教学方法发展为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此带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如仿真模拟,即让计算机仿真模拟历史现象,虚拟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等;个别指导,即让计算机来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针对性辅导。这是传统教学和手段很难或不可能实现的。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扩展历史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把历史学习与计算机网络化教学结合起来,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不仅可以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和教学是实现传统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最佳途径。例如:学生通过课本和教师推荐的历史学习网站搜集许多史料,有的还下载有关图片、文字,并按主题分类制作手抄报和展板,或举办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等学习资源的最好工具,教师不再是学生的惟一或主要信息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因特网、电子图书馆和卫星电视等各种渠道获得大量学习资源,这样就能真正改变师生的角色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和情感控制能力日益增强,自主性和创造性获得锻炼、培育和发展,在学习中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知识迁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迁移是指一项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于另一项学习的影响。教师可充分利用CAI课件显现学生生活中的实例,由表象过渡到抽象,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知识,构建新知,启迪思维,实现迁移。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而且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根据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化静为动,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知识发生的过程可视化,使历史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的载体,让他们随着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迁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使学生参与双向教学,使因材施教、个别教育成为可能。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强调素质教育,突出对方法思维方式、实践技能、创造的能力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准确定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有的效益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大力提倡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今天,仍有不少教师对此认识不足。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要转变。

历史学科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有不少教师把历史课上成一个音响、动画、录像资料的大杂烩,不管课堂效果如何。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使用多媒体只是为了同行评课,上级领导往往也将多媒体的应用情况作为评定一堂课成效的重要依据。过多的资料,频繁的切换,使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整节课教师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而学生则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形成了一种教师、学生围着计算机转的现象。究其根源,在于教师观念的滞后,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准确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走出教学设计的误区,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要明确。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历史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又可以淡化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在具体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各种关系,需要每位历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恰当选择,更需要从选材、形式、内容到效果的精心设计策划。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关键在于如何使重点和难点问题得以解决,还应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处理好教学内容和其他刺激因素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应做到巧用、活用、妙用,力求画龙点睛。

3.教师作用不可取代。

信息管理理论认为,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不同代人之间的信息的传递,而教育信息的传递需要专业的人员(教师)来完成。教与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智力和情感交融的过程,而情感交流只有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尽管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形式很多,交流机会很广,但这些缺乏非语言的情感交流,不仅缺乏真切感,而且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已有的知识,而且在进行着对知识的再生产。教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各种网上信息尽管有如海量,但它们都是教师创造的,本身不具有任何再创造的能力,更不会产生任何新知识。网上信息污染和信息噪音,极易使学生陷入“信息迷航”和“信息超载”的陷井,因此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提醒和导航。答疑解惑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但由于学生究竟会遇到并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根本无法预测的,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都需要请教专业指导教师来解决。

参考文献:

[1]许梅珍.浅谈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教学问题,2004,(3).

[2]高旭,冯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中学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2004,3.

[3]刘光然.现代教育技术不可取代教师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2004,4.

[4]郑东升.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迁移.河北教育,2004,1.

[5]常咏梅,任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性.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2.

上一篇:浅论初中历史的兴趣教学 下一篇:传感器在检测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