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设计探讨

时间:2022-09-08 12:12:54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软件工程这一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软件工程作为一门高强度实践性的专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软件工程师。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如何促进软件工程这一专业的实践能力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一、软件工程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年来我国在软件工程的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学生们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其实践能力依旧不够强,以至于在毕业之后,不能够立马被企业所采用。

目前,软件工程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局限于理论知识,缺乏有效的实践训练。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只重视专业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较强的针对性来应对产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在对这一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时,往往只注重课程的学术性和系统性,忽略了各个产业对解决能力的需求;

第三,课程设置太过独立,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连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只局限于一门课程的学习,多门课程之间不能实现有限的沟通和联系,以至于当出现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时,不能够进行有效的解决,在面对实际的工程类型的项目时,更不知道从何下手;

第四,教师队伍的质量不高。现在很多高校的教师自身都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很多教师缺乏时代性,不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没有继续学习,导致出现了新的技术和新知识时,他们并没有去有效的掌握。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提不上去。

就以上几点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现在高校的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只在乎成绩不注重教学过程中等,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在毕业之后不能够被企业所采用。

二、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设计探讨

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满足软件工程相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那么高校学生必须具备高实践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团结精神、沟通能力、优秀的外语交流能力、合作精神等要素。

现在,我国很多高校都纷纷和企业合作,创设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他们更好的进行技术训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为以后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校的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期间,学生主要是学习课本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到了第六个学期,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借助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实践、软件的实训等内容的学习,培养高校学生的基本项目能力。

到了第七个学期和第八个学期的学习阶段,学校就要加强对学生工程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效的开展实习计划,让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训练和学习,并布置相应的毕业作品,让学生来完成。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精神,让学生深入到企业日常中,了解企业的内涵和运作情况,从而锻炼自身的工程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点十分重要。现在不论是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有创新精神,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让企业永葆“青春”,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入手,多开展软件工程方面的科技活动,在高校内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工作室,并建立相应的创新基金,对有创新精神,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和表彰,这种环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每一个行业都需要工作人员有职业素养,这是对其职业和社会的基本尊重。高校可以专门增加有效的职业素养的课程,让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授课和指导,明白职业素养的真正目的和内涵。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到企业的工作间里亲身体验,了解工作环境和流程,亲身体会工作的技能和内容,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科学的评价机制

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和专业评估是最为重要的评价内容。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库存,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不能够一味的只看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还要从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为社会贡献出更多的优秀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曾明星,周清平,王晓波等.软件工程专业“翻转课堂”云计算教学平台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26-31.

[2]刘耀,周红静.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质量保证研究[J].福建电脑,2015,(8):58-59.

[3]王爱民,谷川.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43-145.

[4]曾明星,周清平,蔡国民等.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03-209.

[5]杨文君.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z1):55-57.

[6]曾明星,周清平,王晓波等.软件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实施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5):158-163.

[7]朱广萍,柳益君,叶飞跃等.基于岗位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6):86-92.

上一篇:浅谈煤矿电气设备与供电系统的保护 下一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