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的灰色预测

时间:2022-09-08 12:12:44

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的灰色预测

一、高等教育成本概念及其灰色预测方法

教育成本是教育经济学中的概念,是20 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而提出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成本不仅包括那些直接支出的成本,还包括因成本投入而失去的其他收入的隐形成本。就高等教育而言,由于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高等教育成本应该以高校为学生付出的耗费作为教育成本计量,它是以高校为会计主体,因此只计算高校的直接货币成本,并不包括机会成本。[1]这样一来,高等教育的成本计算就可以简化为学校为培养学生而支出的费用,由此,成本总额除以接受教育的在校学生数即生均成本,就可以作为高等教育成本的衡量指标。

教育成本预测是根据成本特性和大量的经济信息资料,分析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及其程度,掌握成本的变化趋势与规律,选择恰当的预测方法,对成本的未来发展趋势或状况进行估计,为学校的决策、计划服务,以提高学校综合效益的一种会计预测。[2]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由于高等教育成本受社会经济、政策等多个复杂因素影响,信息数据的获得无法十分详尽,因此本文采用原始数据需求较少、预测精度较高的灰色系统模型方法。为了更够更加准确地说明高等教育成本的未来走势,就要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在相当的货币水平来比较成本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因为当年的通货膨胀率=(现期的物价水平―基期的物价水平)/基期的物价水平,物价水平可以理解为固定商品的价格计算值,所以,通货膨胀率可以通过CPI(居民消费物价水平=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值)间接得到。

本文采用DPS7.0软件,通过灰色系统模型方法,利用2002年至2008年高等教育生均成本的数据,对未来5年的高等教育成本做出预测。采用生均经费数据的原因是没有生均全额成本数据,生均经费基本上能够反映培养成本的情况。以下即为灰色预测结果:

预测模型:X(t+1) =163.736795e0.472716t+-23.372040

系统评价模型,C=0.2693很好;p=1.0000很好

未来5个时刻预测值,即2009年至2013年高等教育成本预测值:

X(t+1)=1687.40736;X(t+2)=2707.18509;X (t+3) =4343.26132

X(t+4)=6968.09353;X (t+5) =11179.23234

该模型系统评价很好,预测结果具有参考价值。从结果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成本呈直线上升趋势,到2013年高等教育成本将突破万元。高额的成本不但加重社会负担,而且为受教育者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高等教育收益的灰色预测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讲,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投资收益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人们对教育的态度也不例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到“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不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根据市场经济供需关系的理论,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已不在。而大学生就业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就是凝结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高等教育投资的最终体现。影响高等教育收益的因素很多,其衡量标准也多种多样。本文采用大学生起薪作为高等教育收益的一项标准。虽然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在薪酬方面的表现可能会在工作未来发展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但是起薪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有着对教育投资收益的最直接的感受。本文仍然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方法,利用路万忠在《我国大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与起薪》中提供的2000年至2005年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数据,对未来十年的大学生起薪做出预测。以下为灰色预测结果:

经过两次残差序列分析,得出预测模型:X (t+1) =594.442729e0.112406t+-503.435580

对当前模型的评价: C=0.2321很好;p=1.0000很好

未来10个时刻预测值,即2006年至2016年大学生起薪预测值:

X(t+1)=1557.15157;X(t+2)=1509.89618;X(t+3)=1467.40986;

X(t+4)=1429.78120;X(t+5)=1397.12930;X(t+6)=1369.60648;X(t+7)=1347.40136;X(t+8)=1330.74234;X(t+9)=1319.90158;

X (t+10) =1315.19939

该模型系统评价很好,预测结果具有参考价值。以上预测结果可以直观地看出,大学生起薪自2006年呈逐年降低趋势。以2012年为例,灰色预测结果显示大学生起薪约为1347元,而观察前面做过的对高等教育成本的预测结果发现,2012年高等教育成本约为4343元。而2013年高等教育成本将达到6968元,大学生起薪却只有1330元。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的差距在不断增大,这可能也是近几年兴起的新“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原因之一。

三、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导致大学生起薪逐年降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1)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劳动力市场中的大学生数量激增,市场中供过于求的现状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是由用人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需求决定的,而高等教育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存在两种不同的供需关系,两种市场变化不同步、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主体的博弈都会对高等教育预期收益产生影响。[3]这也说明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劳动力市场中,出现收益低于预期的情况也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2)大学生起薪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有直接关系。我国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将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引入国内,使整个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市场更加有活力,至今已取得辉煌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劳动力市场存在非完全竞争性,尤其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市场持续低迷,这些市场及社会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起薪状况。(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了。但是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短缺,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加并没有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就是说大学生的优质率随之下降了,加之我国高校存在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雷同,使得大学生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劳动力市场中缺乏竞争力而无法拿到高薪水也是市场公平的表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大学生起薪降低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产物。出现这种现象是相当正常的,我们应该理性地对待,不可盲目陷入“新读书无用论”的泥沼。对于新进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找到与自身人力资本等价的工作,不可妄自菲薄、眼高手低。为了更好地支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鉴于高等教育成本持续增长的趋势,国家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完善高校奖、助学金制度,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同时保障经济平稳较快的健康发展,以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维护经济大环境的同时保证高等教育收益率的持续增加。

参考文献

[1] 杨晓慧,温玉芹,黄海琛,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交流,2010,8:205-209.

[2] 王同孝,王宇轩,孟凡斌,商广蕾.高等院校教育成本预测方法新探[J].理论探索,2004,03:34-35.

[3] 冯国有.从大学生就业看高等教育投资风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21-23.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上一篇:略论《水浒传》中的道教文化色彩 下一篇:品王士山水诗的神韵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