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的改革才具有生命力

时间:2022-09-07 09:52:41

关注民生的改革才具有生命力

在长达7年的“成都试验”里,有一位女性学者一直默默地关注并致力于推动这项改革的健康发展,她便是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姜晓萍教授。成都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她出任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院长,负责整合国内外专家资源从事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系列专题研究,为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智力支持……对于这场“民生试验”,她有着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统筹城乡改革是系统民生工程

《四川党的建设》:您认为“成都试验”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姜晓萍:我觉得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特点是以战略决策的系统性为前提、以制度配套改革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核心是“三个集中”,宗旨是促进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最大限度改善民生,实现公共利益,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的生活同质化问题。真正做到珍惜民力、保障民利,维护民权、赢得民心,它是以“民生”为核心的系统工程。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建立在系统战略规划基础上的改革,避免了一些地区改革存在“运动式”或“跟着感觉走”的误区。实际上,成都的统筹城乡之路并不是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才开始启动的,而是在此之前已进行了“三个集中”,城乡一体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等系列改革探索,因此可以说成都的统筹城乡改革是对这些改革经验的集大成,也是对这些改革实践的深化与升华,并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战略思路与策略,具有严密内在的逻辑机理和体系支撑。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民生工程的关键环节

《四川党的建设》:在成都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系列民生工程中,您认为目前最需要加强的是什么?

姜晓萍:我认为应该是大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打破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由于城乡公共服务的严重失衡导致的城乡差距与社会公平问题。

成都作为地处西部的全国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应该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加快改革步伐,大胆先行先试,尤其要在如何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使农民获得平等的教育、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权益,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方面探索出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

《四川党的建设》:成都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特色?

姜晓萍:成都市主要是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从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两方面入手的。

成都市通过扎实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的一体化,带动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带动农村公共卫生水平的提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带动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

在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成都市还开展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通过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的分类供给机制,探索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创新经费保障机制,提升农村基层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创新民主管理机制,构建新型乡村治理结构;创新了村级公共设施统筹建设机制,整合公共资源。

《四川党的建设》: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需要有雄厚的财政实力为保障,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搞好了,才有可能考虑农村公共服务的提升问题。因此,成都经验对西部多数地区而言不具有推广的可行性。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姜晓萍:我认为上述观点是由于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刻内涵理解不透而产生认识上的误区。目前,一些地方出现了重农村土地资源统筹,轻农村公共服务质量;重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轻农村的民生改善等现象,导致农民主体权利流失,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利益冲突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等问题凸显。这不仅有违统筹城乡发展的宗旨,也有可能激化城乡矛盾,滋生社会风险。

成都的实践证明:不能把统筹城乡发展简单理解为盘活土地价值,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而要高度关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民权利保障问题。通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改善民生,实现农民的基本生存权与发展权,构建社会利益分享机制,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只有关注民生的改革,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才具有生命力!

上一篇:一张卡承载的民生 下一篇:成都试验的后续“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