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潜心读书

时间:2022-09-07 09:02:34

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潜心读书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形式很多,其中读是最常用、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在阅读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潜心读书,在读中思索,在读中获知,在读中融情,在读中产生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使思维与情感得到提炼和升华。

1 激发阅读兴趣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想让学生潜心读书,应从提升兴趣入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把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最为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入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披情入文,进入角色,把学生领进作者创设的角色中,以激动人心的情感魅力,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如教师可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在教学中,可适当鼓励语文基础薄弱的同学回答较为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与满足感。经过多次练习后,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便提高了。当阅读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时,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会从内心产生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自觉地去提高语文能力。从而使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不需要教’的境界。

2 教给阅读方法

一是在潜心读书中,要适当重视领读和范读。不同年级的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加强范读。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在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不仅声人学生之耳,而且情人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增强语感,逐步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二是在潜心读书时,要侧重悟读。教师更要创设让学生“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而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三是潜心读书要有目的和层次。读书,要读一遍有一遍的目的,读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读。第一遍读文,学生想一想课文写了战象的什么事,引导学生学生概括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然后自由读课文,引导边读边感受战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师生归纳出:战象怀旧、善良、忠诚、坚强。再次回到课文,确定自己是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并划出有关语句。最后交流谈体会,并把体会带进课文,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样有层次地读,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真正地让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积淀了文化。提高了语文素养。

3 培养阅读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一切教育都要归结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阅读成为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不尽。

1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2 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读思结合,不但会解决课文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他的聪明智慧。如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瀑布怎么会有葬礼?为什么给瀑布举行葬礼?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就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到文中解决问题。在不断的“生疑一解疑一生疑一解疑”的循序往复中。学生参与阅读教学过程的迫切之心得以激发,使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总之,在教学中,要运用比较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教会学生潜心读书,使阅读成为他们的主动行为,养成他们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

上一篇: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传感器运用”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