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靓丽和谐新沧州

时间:2022-09-07 08:54:18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靓丽和谐新沧州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对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建设沿海强市的关键时期,加快水生态建设不仅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打造水清岸绿新沧州的根本保证。笔者分析了沧州存在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主要难题,阐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初步认识,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水生态建设技术措施

Abstract: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to production, ecological groups. Water is a resource bas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promot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water to achiev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1025" period, the city is speeding up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strong critical period of the coastal city,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s are not only important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o build Cangzhou clear-shore green new fundamental guarante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water shortage, water pollution, and other major problems exist in Cangzhou, describes the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water,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word: Wate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长期以来,我市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持续做了大量工作,建设了一大批饮水安全、引黄调水、农田水利、防洪保安等重点项目,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并在全市推广实行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兴建了运河城区景观带,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的环境,水生态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为水生态建设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把水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沧州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难题

(一)、水资源短缺

沧州市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水平低,是全省乃至全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需求大量增加,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沧州水资源总量为13.54亿m³,人均资源量为192m³,亩均占有量110m³,分别占全国均量的8%和6%,不足河北省均量的50%。当前,全市城乡生活年缺水量1.2亿m³,工业年缺水1.13亿m³,农业缺水量年平水年为2.5亿m³,偏枯年为5.3亿m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省经济增长级的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呈快速增长势头。如渤海新区今年计划总用水量为1964m³,随着中钢,中铁等大型企业落后开工,预计2010年将达到4400万m³,2020年将达到1亿多m³。

(二)、水体污染严重

沧州地处“九河下梢”,由于上游大量修建水库和拦水工程,加之连年干旱,境内河道基本已干枯、断流,成为全省唯一没有地表水源的市。另外,随着上游省市工业发展,沧州整体水域受到污水侵害。如仅子牙河每年接纳上游排放污水达2亿m³,加之沧州本为化工城市,每年排放近1.3亿m³污水,河道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据河流断面检测显示,除南运河、宣惠河全年断流外,其余河道水质均劣于Ⅴ类,呈现“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局面。

(三)、深层地下水超采

由于降雨、径流和客水减少,为维持沧州经济发展,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采地下水,至2006年,机井数量达94175眼,地下水开采量13.42亿m³,年超采量7.35亿m³,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形成全国罕见的1.4万km的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群”,并形成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多种危害。

三、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坚持保护为主,防治结合。规范各类涉水生产建设活动,落实各项监管措施,着力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在维护河湖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满足居民基本水资源需求基础上,突出重点,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适度建设水景观,避免借生态建设名义浪费和破坏水资源。

――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科学谋划水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统筹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坚持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根据各地水资源禀赋、水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形成各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积极性较高的城市或区域,开展试点和创建工作,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辐射带动流域、区域水生态的改善和提升。

(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全面建立;节水型社会基本建成,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形成,防洪保安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体制基本理顺,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四)、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措施

(一)、着重修复水环境,构筑生态化水网工程体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洁净、稳定的生态水量是难以改善生态环境的。沧州最根本问题是缺水,要满足基本的河道生态需水量,改善动植物生存环境,必须要积极践行“引、蓄、用、排、管“的治水方针,加快生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井、坑、河、渠、库相互连通,确保水资源能够引得来、蓄得住、用得上。要一手抓开源,一手抓节流。在开源方面,即引黄、引江相互并进,一是要抓紧建设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争取启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引黄体系,打造东中西互补、南北互济、覆盖全市的引黄工程体系。在节流方面,要加强节水宣传、健全节水机制,推广中水回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

在水系治理中,要积极开展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逐步恢复河道功能。同时,在满足防洪、输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充分体现生态观,注重水利设施的造型美观及滨河的绿化、美化。

(二)、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要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环境治理为抓手,全面确立“三条红线”,严格实行“四项制度”,更大力度推进“四网一平台”(地表水监测站网、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水质监测站网、主要用水户监测站网和市级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把监控范围覆盖到市、县两级区域;更大力度限采深层地下水,加快城镇自备井关停步伐,待南水北调通水后,全部关停;更大力度抓好城乡水环境治理,强化水质监测,努力使河变畅、水变清、岸变绿、家园变得更洁净。要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逐步实现因水制宜、人水和谐的永续发展。

(三)、深化改革,加快构筑河道现代化管理体系

我市境内河道纵横,既是防洪屏障,又是输水的渠道;既要搞好治理,又要强化管理。应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河道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抓住机遇,强化依法治河,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开展河道划界竖桩、河道清障等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增强水利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强化对水资源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管理,逐步理顺水务管理体制,提高治水、管水的效率,全面实现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

(四)、加快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为此,我市结合城市水系水网建设,重点搞好南运河景观带建设,规划对捷地枢纽至市委党校全长21.8公里的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涉及城市防洪排涝供水工程建设、水生态修复与水环境整治,关系城市功能的发挥、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做好各项保障措施,确保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打造靓丽、繁华、宜居、和谐新沧州。

[参考文献]

1、陈昌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p1-8;

2、王文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中国水利,2012(23),p33-36;

3、关业祥,关于水利规划的思考,中国水利,2003(2),p14;

4、郑在洲,城市水务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p1-15.

上一篇: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及节能技术问题浅析 下一篇:火力发电厂消防系统配置设计及应用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