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科举文献的独特性与专门性

时间:2022-09-07 08:35:33

试论科举文献的独特性与专门性

摘 要:科举文献是直接记载科举制度及其运作历史的文献,在类型和分类上具有独特性与专门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科举文献学来研究科举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保存和利用,通过充分利用科举文献把科举学的研究推向深入。

关键词:科举文献;独特性;专门性

中图分类号:G25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5-0148-04

On the Uniqueness and Specialization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Literatures

Liu Yibi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Xiamen,Fujian,361005)

Abstract:Imperial examination literatures are direct records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its operation history. In the types andof classification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literatures that has a unique and specialized natu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pecial study the bibliography, emergence, development, organize and push to in-depth through the full use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literatures.

Key words: Imperial Examination Literatures;Uniqueness;Specialization

CLC number:G257.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5-0148-04

科举文献是指直接记载科举制度及其运作历史的文献,主要包括登科录、题名录、乡试录、会试录、同年录、科齿录、朱卷、闱墨等核心科举文献以及八股文、试贴诗选本和现存各类科举试卷、备考科举的专门书籍,其数量巨大,是中国历史文献中一个专门独立的大类,具有很高的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和人文地理学研究价值。[1 ]历代科举文献其意义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看,一方面是传承文化,传承文明,发挥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去粗取精,古为今用,成为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智力资源。[2 ]科举文献是科举学研究的基础和先导,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在研究生课程中开设《科举学导论》课程并设专章“科举文献论”,浙江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开设了《中国科举文献导读》研究生课程,充分显示了科举文献的独特性和专门性。因此有必要创立科举文献学,专门以科举文献作为其研究对象,成为科举学与文献学的交叉学科,通过科举文献的深入研究,把科举学的研究推向纵深发展。[3 ]

1 科举文献类型具有独特性与专门性

根据科举文献自身特点,陈长文将其分为三个层次。[4 ]第一层次,原始科举文献,即核心科举文献。是对科举考试制度、过程、内容、结果及相关人物、事件的原始记录。一方面包括各种科举考试诏令、试卷、金榜、各种试录(包括乡试录、会试录、进士登科录、武举乡试录、武举录等5种)以及题名碑等官方科举考试档案。另一方面还包括各种同年录、履历便览、朱卷(个人刊刻)、书牍等私家记述。第二层次,专题科举文献,除原始文献以外的其他科举专门文献。包括以下几类:(1)关于进士、举人等科举名录的汇辑、剪裁与整理,如明清时期的《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类姓登科考》、《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等;(2)八股文、时务策、试帖诗等选本;(3)关于备考科举的专门书籍;(4)专门记载或研究科举的著作。第三层次,相关科举文献,即非独立存在的有关科举制度、科举活动及科举人物等记载的文献。这一层次文献可谓浩如烟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实录、起居注;(2)隋唐以后历代正史;(3)政书;(4)类书;(5)方志;(6)小说、诗歌、戏曲、笔记、文集;(7)其他文献。

根据文献类型的不同,刘海峰把科举文献主要分为四类。[5 ]第一类,题名录与登科录等科举录。科举录包括进士登科录、进士同年齿录、进士履历、进士履历便览、会试录、会试题名录、会试同年齿录、会试同年履历便览、乡试录、乡试题名录、乡试同年齿录、乡试同年履历便览、小录等。这是科举文献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别,另外还有武举登科录和各省武举乡试录,也有数千种之多。清代还印有不少翻译乡试录、翻译会试录、拔贡乡试录、各省拔贡同年齿录,以及府州县试的秀才录、贡举录等,也可归入科举录一类。科举录因为记载同榜科名人物数据较完整,故为科举文献中最有价值的类别之一。第二类,朱卷。朱卷刊刻始于明代,明代具体有多少朱卷现在很难知道,至清代刊刻朱卷通行。各省乡试都有定额,但实际录取人数往往与计划定额略有不同,以至清代举人的总数目前尚无精确的统计。科举废后,科举文献因时代变革和社会需求消失,幸好上海图书馆的有识之士长期以来注意搜集朱卷,终于达到8000余卷,于1992年由台湾成文出版社出版了精装本《清代朱卷集成》,共计420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全国各地还散存着不少《清代朱卷集成》未收的朱卷,在古旧书市和拍卖会上也能见到一些朱卷。第三类,闱墨与试卷。(1)闱墨或程墨一类,即乡会试之后由官方刻印的代表性八股文。闱墨又称试录、程文,始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其主要内容为八股文或时文,包括闱墨在内的八股文是科举文献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八股文是最引人注目的考试文体,八股文集有选本、稿本之分。其他考试文体,如试策、试律等,亟待有规划地收藏,以供读者研究和阅读。(2)试卷是科场考试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科举文献,同时具有科举文物的性质。科举试文简称“科文”,是指在科场考试中产生的各类文体和文章,包括科场策、论、律赋、表、诰、箴、铭以及试贴诗和八股文等。金榜、捷报、试题以及单独存在的各类《科场礼节》、点名规则、贡院座号便览、试卷浮票等文书也应归入此类科举文献。第四类,科举档案及其它反映科举制度沿革、影响的科举文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陆续整理了不少清代科举档案在《历史档案》季刊上发表,如光绪十九年广东乡试史料,有37件咨文约46000字,而这仅仅是该馆所藏一个省的一科乡试咨文档案。从《新唐书》开始,历代正史多有《选举志》。历代《会要》、《实录》、《纪事本末》等史传、政书之中,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科举制度沿革的资料。还有黄佐《翰林记》、《科场条贯》、张朝瑞《明贡举考》、冯梦祯《历代贡举志》、董其昌《学科考略》、陶福履《常谈》等一批专书。

2 科举文献分类具有独特性与专门性

2.1 我国古代对科举文献的分类

科举文献不仅独特而且量大,历来是我国历史文献中的一个大类,因此许多古籍书目将其单独列为一类。元代至清康熙年间的书目往往将科举参考用书独立成类,特别是明代的书目分类中多列有“举业类”或“制举类”书目。例如,明代嘉靖年间《宝文堂书目》中的“举业类”收录科举参考书38种,万历末年的《澹生堂藏书目》集部总集类中“制科艺”收有《唐制科策》等书6种,明末崇祯年间的《白华楼书目》将科举书目独立成类,称为“世学”。同样,清代康熙年间的《千顷堂书目》为科举类图书设立了独立的类别“制举类”,收录图书43种。[6 ]光绪二十九年编辑的科举改革后的策问目录采用了32个类目,其中科举与治道、学术、内政、外交、时事、学校、官制以及财政、币制、防务、农政、工政、舆地、史学、天学、地学、历学、算学等并列,说明当时科举已是一个独立的大类,因而与之相关的科举文献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专门性。又如,天一阁藏书中独具特色且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明代方志和科举录,这两类藏书与家谱一起构成天一阁的特色收藏。在天一阁遗存书目中,“传记类”最主要的书目便是进士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武举录、武乡试录这五种。[7 ]天一阁博物馆的展览介绍中明确写道:“随着天一阁原藏书从七万卷减至一万三千卷,以及人们对史部类书的重视,天一阁的藏书特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地方志和科举录成为天一阁遗存书中的双璧……天一阁为收藏科举录最富者,现存三百七十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孤本。”[8 ]乡试题名录、会试同年齿录、进士登科录等科举文献是独立于地方志、家谱族谱之外的一大文献类别。

2.2 国外对科举文献的分类

当今美国汉学界中科举研究的代表人物艾尔曼认为,科举文献是中国古代文献中重要的一个独立类别,他的个人主页中列出的《中国史经典文献目录》第13类是文科举和武科举文献目录,收录了宋元明清科举专门文献目录。又如日本《国会图书馆汉籍目录》、《东洋文库所藏汉籍分类目录》、《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等在政书类中列有“科举学校之属”,《增补东洋文库朝鲜本分类目录》专门立有“榜目”一类;韩国《奎章阁图书韩国本总目录》史部有“榜目・科谱”类。

2.3 重提科举文献分类的缘由

有学者认为,科举文献是与科举有关的文献,包括科举制度、科试法令规定、考试内容及文体形式、登科人物、科场事项以及应付考试的有关程文、墨卷、拟题、选本、房稿、时文、类书等,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因此分类比较困难。[9 ]的确,目前科举文献分类不统一、不一致,散见于政治、历史、教育和文学等类,使宝贵的科举文献资源被割裂,淹没在浩瀚的其它文献之中。这些分散的文献因无规范化的检索途径而无法查到,从而造成严重的漏检、错检,大大地降低了科举文献的利用价值,同时给管理、开发也带来困难。

对科举文献进行集中分类的根本目的是方便读者选择和利用,使国内外多如繁星的科举文献通过科学的分类编目、组织排架和编制各种目录,利于科举文献的利用者进行简捷的查找及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的管理,从而充分发挥科举文献的作用。

2.4 科举文献集中归类的建议和意义

科举文献是科举学研究的基础和先导。目前,各图书馆重视和加强了这一工作,采取各种办法搜集科举文献。在各单位的支持下,已取得一定成效,品种、数量日渐增多。但科举文献的情况比较复杂,对科举文献如何分类、编目存在分歧。有人认为,为了体现科举文献的特色,应该集中归类,全部分入历史类,建立科举文献专柜或专库保存。也有人认为,从方便读者利用出发,应按科举文献的内容、特征各入其类。有些图书馆没有研究制订具体办法,由分类人员自行确定,以致不同分类人员按不同标准分类,或同一分类人员前后分类标准不同,产生混乱。

因此,我们认为,对科举文献的分类、编目,既要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又要有利于开发利用。科举文献是有非凡意义的图书资料,是研究古代考试制度的宝贵财富,要作为特藏处理,永久保存。不能象一般图书那样流通、磨损、报废,要考虑保存文化遗产的需要。制定保护利用办法时应充分保证便于保存的前提下,再有利于开发利用。

为了更好地达到藏与用的目的,科举文献应该集中归类,而且不能忽视其学科性。但科举文献的学科性要在《中图法》各学科、各主题中都予以反映是不可能的,即是反映出来也是分散的、零乱的文献,很难达到分类的统一。要彻底解决科举文献归类难而乱的状况,必须给科举文献单独立类,将科举文献集中于历史文献的下位类,再增设专论复分表细分与组配相结合的方法。

科举文献集中分类后,可自然集中于书架或书库,利用者可以进库全面系统地阅读、利用馆藏,管理、推荐资料者也会得心应手。自然集中的科举文献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我国古代的科举风貌,体现各图书馆的馆藏特色。

3 科举文献的独特性与专门性呼唤创立科举文献学

科举文献具有独特性和专门性,因此开设专门的科举文献学研究就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著名的文献学家顾廷龙认为朱卷具有多方面的文献价值,毕生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清代朱卷加以搜集、整理和影印出版。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也指出核心科举文献的史料价值已为海内外史学界所公认。著名学者何炳棣在美国根据明清各科进士题名录所载数万名进士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对当时中国的社会阶层流动率做过详细的实证研究,曾引起西方社会史学界的惊叹。我们还可以通过朱卷的准确记载来考证一些人物悬而未决的籍贯和生年问题。科举文献中的试录、试卷、题名碑等原始文献是科举制度、科举史、科举人物等方面研究的基石,通过对科举文献的深入研究,从根本上把科举学研究推向深入。

陈长文认为科举文献学是科举学与文献学的交叉学科,也是科举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科举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类科举文献,即关于科举制度、科举活动及科举人物等各种方式流传下来的文献记载。[10 ]

科举文献学的内容主要是研究科举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具体包括它的刊刻、流通、庋藏、版本、目录、校勘、整理、研究、开发、利用、翻译及传播等。 科举文献学的研究一方面要借鉴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诸如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等;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统计、图表等量化而直观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历代各类题名录文献和科举人物,用档案学、文物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历代保存下来的大量科举档案。此外还可以借鉴经学、文学等学科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试录、朱卷、选本或文集中的大量科举范文等文学之作,[11 ]或效仿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科举文献中大量的家族史料。

4 充分利用科举文献为科举学研究服务

自成体系、内容丰富的科举文献充分地体现出科举学的广博性,从一个方面有力地支撑着科举学的学科构架,使科举学这一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专学得以逐步形成和完善。科举文献在研究政治史、教育史、社会史、文学史和区域文化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尚待开发利用的一座文献宝藏。中国古代社会可供量化研究的内容以人口、田赋等经济、物质领域居多,由于科举文献的特殊性,它已成为人文教育领域中最有量化条件的方面之一。现有的科举研究论著约有200部左右,专文约有4000篇以上,但还是与科举本身的重要性和资料的广博性不相称,还有许多空白领域尚待填补,还有大量的科举文献资料未被利用。[12 ]

例如,天一阁所藏明代科举录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才稍稍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如日本东北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三浦秀一教授在《再谈策论的魅力:〈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会试录〉试补》一文中介绍了明代会试录刻本的增本,并从举业书和个人文集的辑佚探讨明代策论的辑佚,从策题和论题两方面展示了策论的魅力和潜在价值,依据“《圣制》出题”的史料,揭示了元明科举的连续性和王学对科举的渗透,并通过《明代会试论题一览表》发现科举中的重复出题现象和考生答案中折射出来的自我否定、自我超脱的价值取向。再如,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美中不足的是该书未利用明代会试录和进士登科录,来校正《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一书原有的错误。如果以天一阁现存乡试录为基础,汇集各馆所藏,参以各地方志等资料,编集一部《明代举人名录》,这无疑会给学术研究工作者带来更大的便利。现在已有一些学者对《清代朱卷集成》进行研究,并取得颇有价值的成果,如通过朱卷的准确记载来考证发现一些著名人物悬而未决的籍贯、族属和生年等问题,研究科举世家问题,研究科举和职官中的“官年”问题,考证蒙古旗人的社会生活问题等,以及研究朱卷本身的应试功能等。[13 ]有学者认为,清代朱卷的文献价值在于,朱卷履历的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所记载不仅是应试举子本人的传记资料,更重要的是其世系史料,成为研究清代家族与科举制度尤其是著名科举世家最完整的家族文献。[14 ]现存数量不少的清代朱卷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科举文献具有的重要性、广博性、连续性和独特性,比一般专学更为突出。其数量巨大,在以往已出版章中如编《清代考试制度资料》、杨家骆编《中国选举史料》、杨学为编《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之外,2003年杨学为研究员还主编了一套7册10卷近1000万字的《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这只是精选出科举文献中的一小部分。

科举废后重印的科举文献除《清代朱卷集成》之外虽有近百种,但最有价值的科举录部分,除了著名的“宋元科举三录”得到多次重印以外,只有1969年出版的《明代登科录汇编》66种,及1998年前后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等大型丛书中所收的少量科举录。[15 ]因此,刘海峰教授认为有必要像全面重印地方志那样,将现存千余种科举录系统重印出来,以利于科举学研究。另外,韩国、越南国会图书馆早在1971年重印《国朝榜目》,太学社也多次重印《国朝文科榜目》,这些榜目已成为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和参考书。探讨科举制度中的有些问题,只靠国内的资料无法圆满地解决问题,而以国外史料与国内史料相互补充,往往能互为印证,解释一些疑难问题。

具有独特性与专门性的科举文献遗产,不仅需要积累,更需要传承;不仅需要收藏,更需要利用;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开发。科举文献遗产是全民的财富,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科举文献遗产应该免费供全民享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不但要重视科举文献资源的收藏与保管,而且要更加重视科举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文献:

[1][5][8][12][15]刘海峰.科举学导论[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42,343-355,357,359,358.

[2]陈文新.科举制度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2):183-188.

[3][4]陈长文.明代科举文献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3-4.

[6]周彦文.论历代书目中的制举类书籍[J].中国书目季刊,1997,(1):1-13.

[7]骆兆平.天一阁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1993:23-63.

[9]张祝平.四库全书与科举文献[J].贵州社会科学,1995,(3):106-110.

[10]陈长文.简论“科举文献学”之研究[N].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10-12.

[11]叶楚炎.论明代科举制度对于小说结构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9,(4).

[13]刘海峰.科举文献与科举学[J].台大历史学报,2003,(32).

[14]张杰.清代朱卷的文献价值[J].文献,2002,(2):232-241.

作者简介:刘一彬(1972- ),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科举学。

上一篇:公共图书馆无障碍环境建设初探 下一篇:中国古代官修书目中“地理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