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常熟港实现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09-07 07:33:42

推动常熟港实现跨越式发展

常熟市口岸、常熟港紧扣常熟经济发展大局,以推动新一轮跨越发展为主线,坚持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着力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港口和口岸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更肩负着推进新一轮发展的历史重任。为此,常熟市口岸办、常熟市港口处提出:港口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货物吞吐量持续攀升、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港口竞争力不断提升,从而使港口经济跃上新的台阶。

重视规划先行引领港口科学长远发展

抓规划,就是抓机遇、抓要素、抓总量、抓长远。过去的一年,常熟市口岸办、市港口处根据常熟港发展实际,积极开展港口规划和港口发展研究,以科学规划引领港口的长远发展,为早日实现常熟港“亿吨大港”的目标,组织编制了《常熟港近期发展规划》。同时,委托交通部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苏州港常熟港区总体规划》,全方位、深层次筹划常熟港未来发展目标和蓝图。此外,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了《苏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苏州港“十二五”发展及建设重点研究》、苏州市路网连接公路接点分布图和统计表、《关于加快全市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材料的修订工作,提出符合常熟港实际发展情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并上报常熟港“十二五”期间拟实施的重大建设项目计划、苏州市2011年度交通规划及课题研究项目、常熟港2011年政府投资项目等,将常熟港“十二五”期间拟建的重大建设项目纳入苏州交通重大建设项目专项储备库,将铁黄沙建设、锚地调整及金泾塘作业区支持保障系统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上级条线及全市的管理范畴,取得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一系列的规划和研究,突出了前瞻性、体现了科学性,为常熟港加快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加快码头建设夯实港口跨越发展基石

根据《常熟港近期发展规划》,常熟港在“十二五”期间将新建41个码头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3个、千吨级泊位18个,增加通过能力约4441万吨。至“十二五”期末,全港码头泊位达到7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全港码头泊位通过能力达7000万吨。为此,常熟市口岸办、市港口处积极抓好岸线开发和资源整合,简化办事程序,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序推进各项码头建设项目,形成了“建成一批、开工一批、报批一批”的良好局面。目前,常熟电厂3.5万吨级煤码头扩建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华润化工码头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常熟汇海置业码头工程通过初步竣工验收;兴华作业区件杂货码头(长江港务码头)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金泾塘作业区(东区)内,亨通公用码头工程、大新华港务码头工程、东港化工公用码头工程、常港石化公用码头工程、理文造纸件杂货码头工程、白茆大型航标船码头工程等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另外,铁黄沙及福山水道南岸边滩综合整治工程已于去年12月开工建设;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常熟港前期工作也正在开展。

推进口岸开放,拓展口岸发展空间

一是强化服务和指导,加强已开放水域内码头的对外开放和管理工作。根据企业申请,提前将拟开放码头列入口岸年度码头开放计划,及时报备江苏省口岸办;通过组织各查验单位对已开放码头进行年度联合查验,不断提升常熟口岸各开放码头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去年6月底,常熟电厂3.5万吨级煤码头恢复对外开放;华润电力码头也被列入2011年口岸开放计划。二是积极准备,切实做好口岸扩大开放工作。铁黄沙作业区是常熟口岸未来开发开放的重点,扩大常熟口岸对外开放范围是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常熟口岸岸线资源和建设大港口的迫切需要。为此,常熟市口岸办积极做好铁黄沙作业区扩大开放的有关前期工作。根据海关总署等五部委和国家口岸办的有关要求,完成了口岸开放范围的申报;填报了《拟列入“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项目情况表》,将铁黄沙作业区列入“十二五”常熟口岸扩大开放项目,为下一步口岸的扩大开放做好了基础性工作。

发挥港口特色 助推港口错位发展优势

面对激烈的港口市场竞争态势,常熟市口岸办、市港口处“量身做衣”,注重对常熟港进行正确定位,始终坚持错位发展理念,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实行内、外贸并举,集装箱、件杂货并重的发展策略,重点发展件杂货、散杂货,并建立了以纸浆、钢材、木材、石化产品为主要外贸货种的多元化货种结构,保持了钢材、纸浆长三角区域重要中转港和华东地区集散基地的地位。同时,立足港口货种特色优势,不断加大组揽货力度,积极协助码头单位提高服务质量,开发、承接新货种,并完善了常熟港组揽货和航线开辟奖励办法,加大对组货揽货和航线开辟的奖励力度,有效提升了港口企业积极性。去年,新西兰原木、元明粉、铁矿石、石化产品、内外贸煤炭等一大批新货种增量明显。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040万吨,外贸货物吞吐量94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3%和10.5%,再创历史新高。新开辟集装箱班轮支线1条、近远洋件杂货定期班轮航线2条。目前,常熟港累计开辟航线48条,其中近远洋件杂货班轮航线14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34条,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265个国际港口通航通商。

推进信息化建设 提升服务经济发展水平

常熟市口岸办、市港口处不断加大口岸港口信息化建设力度,让信息化成为推动口岸港口跨越发展的巨大动力。一是加快常熟电子口岸建设步伐。去年,常熟电子口岸建设正式全面启动。在建设过程中,坚持“政府牵头、联合共建”的原则,积极与上级部门、条线部门沟通、争取,不断加快建设进程。同时在编制完成《常熟电子口岸规划咨询报告》的基础上,明确了一期建设项目,开展了对电子口岸办公用房装修、人员配备、公司组建、资金争取等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常熟电子口岸公司办公用房、首批人员已到位,公司第一届董事会成功召开;通过紧张研发,电子口岸基础平台和首期应用系统之一的船舶进出港管理系统于2011年1月实现上线试运行,另外一个应用系统――货运通关管理系统计划在2月份上线试运行。二是完善常熟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全省港口行业管理信息化试点项目,常熟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成为常熟港口管理部门管理、执法、服务的重要平台。去年,根据苏州局要求,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完善,实现了与苏州港口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三是完成常熟口岸视频监控中心的升级改造。对常熟口岸视频监控软件进行了升级,优化了网络布线以及监控点配置,并顺利通过了常熟海关验收。改造后的视频监控中心系统功能明显提升,满足了海关监管要求,提升了口岸监管效率。

加强科学管理 推动港口有序和谐发展

一是强化港政和安全监督管理。注重创新管理手段,规范管理内容,通过开展港口经营秩序整顿、纠查违章、加大依法治港宣传力度、坚持港口经营许可制度等,强化了港口经营人依法经营意识,维护了常熟港良好的经营秩序。同时,通过加强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管理、开展港口设施保安履约、规范港口安全评价、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保障港口安全生产。“常熟市港政监察大队”是江苏省第一支港口行业管理的动态执法队伍,通过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港口执法方面逐步形成了静态管理、动态巡查、调查督察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建立了港口动态巡查情况通报制度,抓好了日常的动态巡查,对全港港口经营、安全生产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监管,营造了常熟港安全、有序的发展氛围。二是加强口岸综合管理。主动跟踪、把握常熟港码头建设项目进度,提前介入口岸查验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有序推进码头开放。同时,充分发挥常熟口岸联检服务中心平台作用,持续推进大通关建设,不断优化口岸服务环境,促进了口岸通关效率的提高。此外,以共建文明口岸为抓手,不断提升口岸形象。在常熟市共建文明口岸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和推进口岸系统文明共建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常熟口岸的凝聚力,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为常熟港的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破解港口发展瓶颈 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经过多年发展,常熟港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港口进一步发展与提升的问题。如:港口货种结构相对单一,特色货种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不确定因素;集装箱发展不尽人意;在已建成的货主码头中深化公用化运作仍存在一定障碍等。对此,常熟市口岸办、市港口处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对进一步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形成思路和建议,找到适合常熟港发展的科学定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集装箱支线港,长三角区域重要中转港、临江工业和商品贸易的配套港,具有现代物流特征和亿吨吞吐能力的综合性国际港口。到“十二五”末,将常熟港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生态文明、优势互补、市场繁荣、特色突出、口岸和谐”的港口体系和基本形成“钢材、纸浆及制品、木材、石油产品、化工产品、煤炭、铁矿石、集装箱”等运输系统。

下阶段,根据《苏州港总体规划》、《苏州港常熟港区总体规划》,结合福山水道南岸边滩综合整治工程、铁黄沙圈围工程建设方案,积极推进《常熟港区铁黄沙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努力推进铁黄沙作业区、金泾塘作业区内岸线的开发利用。同时,积极抓好港口重点项目建设,配合做好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常熟港的有关工作;在码头建设中将考虑重点发展公用码头,并加大对推进货主码头公用化运作的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将继续开展好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作,有效提高码头通过能力,为港口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将着力引进大型船公司入驻常熟港发展集装箱运输,积极探索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方式,加强与其他地区或港口的合作交流,拓展战略合作业务领域,推动常熟港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作者单位:常熟市政府口岸办公室、常熟市港口管理处)

上一篇:李盛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发展现代交通... 下一篇:葛洲坝大江上游航道通航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