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微探

时间:2022-09-07 06:32:42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微探

【摘要】探究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育界非常重视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方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建立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广和深入,初中化学课堂也急需进行改革,完善教学模式,实现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

一、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改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复杂的公式等学习内容。但目前的化学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化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由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讨论小组活跃度不足,许多学生并不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交流;小组学习的时间较少,没有很到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教师的课后书面作业较多,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和学生过于注重学习的结果,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平日里的学习过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较浅,不能深入的对问题进行探究性讨论和学习等。这些存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善。

二、如何改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要相信学生是具有极大的自主性的个体,能够在学习中运用自主性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取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习知识。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讨论任务和作业,在小组进行讨论时,教师可以在一边旁听并进行指导和建议,最后让每个小组在全班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和讨论过程的总结,以及个人感想和收获。

课堂教学模式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教师不能将课堂看成是完全由教师主导的课堂,而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求。教师要注重创设平等、愉快、和谐、有趣的课堂教学气氛和模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耐心和温暖,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上大胆发言回答问题。教师要加强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将每一个教学步骤和环节都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筹划,做到真正为了学生。

同时,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和课程的固定模式,要根据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而不是只等待教师来教授知识。

初中化学课程中具有众多的实验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和观察中学习到化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明了的观察物质产生的化学变化和反应,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化学的奥妙。教师要将实验课程打造成学生喜爱的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来设计多个不同类型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和幸福感。教师尤其要注重在实验过程中保障好学生的人身安全,管理好化学器材。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通过其有趣的化学实验和丰富的化学物质,能够充分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借助初中化学学科的这个特点,用有趣多样的化学实验来帮助学生产生对化学的热爱和兴趣。初中化学课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多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入手,这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化学知识的好奇。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时,要为学生提供化学物体,让学生进行实物的观察,这样更加直接且清晰,同时要让学生总结不同实物的不同特点,以及相似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总结。

四、建立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1.构建科学完善的合作小组

本着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管理的原则,合作学习小组必须由个体差异性较大的学员组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班集体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合作小组关系着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否,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学习小组管理机制。除了按照上述要求,将邻近座位各方面互补的同学组成一组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进行组内成员选举,选出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并在班集体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学当小组长,选举也要使组与组之间基本平衡,并对各组组长进行理念、组织协调能力的培训。为保证各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全班应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前进。

2.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调控性反思

新课程要求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稳固课堂教学的动态发展。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应变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为顺应学生的健康发展,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

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一位教师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由于时间安排上紧张以及实验仪器的不足,上半节课一组完成“铁钉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另一组完成“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下半节课两组进行互换实验。这样的处理本是可以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有一个全面了解,但是整堂课有“外动”而缺乏“内动”,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之间讨论有些“走过场”之味,效果也不是很好,学生的思维也难以激活。

3.探究与兴趣共同存在

生活中的种种化学现象,最能吸引初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对化学的兴趣放大,成为学习知识的动力。如在《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一节,我“活化”教材,跟着学生走,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验:分别观察并记录在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中放入镁条、锌粒、铁丝、铜片所产生的实验现象。然后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研究,加上本人的指导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正是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们才可能真正爱上学习化学,学生才能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教师应多给与学生亲历实验的机会以及参与讨论的权利,让学生大胆放手去做,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五、教师要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良好的评价体系能够肯定人的积极表现,发现人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并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效率等方面情况的考察和评价,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做出客观的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与小组内同学合作和交流的情况做出中肯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小组内评价,全班内评价,考察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否较强,是否能够及时帮助其他同学,通过多种渠道来对学生做出更加全面的评价。

总之,由于我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加之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尽快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要从多个角度和渠道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习惯,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开展合作式教学模式和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要完善课堂教学结构,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拓展更广阔的教学空间,探讨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切实为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做出一定的贡献。

上一篇:试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精心设计作业提高巩固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