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时间:2022-09-07 05:09:26

如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目前的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象。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师总是喜欢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不让学生自已去探究,致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能力,变得麻木、呆板、什么都等着老师来讲,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态度;变得消极沉默,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封闭自己;变得不主动,不懂的问题不去问老师,不和同学交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对学习的兴趣。面对这个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新课标改革明确指出:“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要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数学呢?我根据几年来数学教学初中课的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了解数学,产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兴趣是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了解数学的学科魅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想学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呢?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课的尝试,我总结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1、明白知识就在身边,从生活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给出的例题,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感兴趣的事进行改编,然后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数学都是生活中常见、熟悉、关系到自己的,学习后又能把这些知识拿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们很快会明白学数学知识是很有价值的。

2、在活动中总结规律,从活动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中的教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固我们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都是自己亲自动手找规律的。

二、用赏识的方法看待学生,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赏识是期待、宽容、理解和尊重,赏识是语言,但比语言的表现力要强得多,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欣赏,能帮学生树立自信心,激起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可以从下面两点做起:

1、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教学中我们学会遇到一些学生上课不听,眼神呆滞,傻傻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从不举手发言,这些学生都是因为基础相对较差、缺少学习的自信、对学习恐惧、害怕而又经常受到家长、老师和周围鄙视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不可以把他们当作“透明人”轩之不理,也不能去克意地打击他们,更不能心急地在短时间内要求他们改变以前的一切,定下“一步登天”“进步神速”等一些不切合实际情况的计划,我们只要用平常心对他们,把他们跟其他同学放在同一个位置,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在教学中把目光多停留在他们身上,因为教师的一个目光、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会给学生极大的影响,更何况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学生。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并没有放弃自己,老师同样很赏识我,这样每个学生都在心理有个警钟,老师关注着自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知道自己能行、是最棒的。北京一些学生流传着“我能行”的歌中有一句“相信自己能行,才会我能行。”让学生吃透这句话,战胜自己。教师也要从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好”“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出发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2、课堂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激发自主探究的动机

在教学中,运用赏识、表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一一加以肯定,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使阴霾的心情云收雨霁,使平淡无奇的日子绚烂缤纷,甚至可以发迹他的一生,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师即使说一句:“回答正确”“你真棒”“真爱思考”“好口才”等一句简单的话而产生对老师、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

三、提供预习空间,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是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质疑,对书本质疑,对数学公式质疑,对课题质疑等,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结合我镇推出的“质疑・引探”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我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和想知道的问题,学生提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前面我们学过为了更便于计算,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面积,那圆柱可不可以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这些问题都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由于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学起来也就会更认真。所以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掌握知识。每次上新课前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预习,让学生质疑质疑,把有疑问的地方和不懂的问题写在提问本或课本上,在学生预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可以促进学生的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发展,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他的求知欲也更强烈了,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的氛围。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创新教学为主旋律的今天,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数学。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转变为通过传授知识来指导学法的教学观,教给学生学法,使学生“想学”“能学”之舟顺利达到“会学”的彼岸,并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创新。把促进学习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自己放在首位,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和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学习数学。

上一篇:浅谈中职幼教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形成概念 掌握规律 培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