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灼南先生的创作特点及其艺术贡献

时间:2022-05-08 08:03:39

谈金灼南先生的创作特点及其艺术贡献

摘 要:古筝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音乐魅力与丰富的表现手法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古筝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岁月的变迁中形成了区域为代表的诸多传统流派,并积累了丰富的曲目。作为中国筝派重要组成部分的山东筝,是全国有影响的主要流派之一,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金灼南先生作为山东筝派代表人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了解金灼南先生的创作特点及他对山东正派的艺术贡献有利于加深对山东筝派风格、特点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也对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和诠释山东筝派乐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金灼南、山东筝派、渔舟唱晚、创作特点

一、金灼南人物介绍

金灼南(1882―1976)又名金葵生,号秋圃居士,清末庠生,出生于山东聊城清平县金郝庄一书香世家。据有关资料《清平县志》记载:其祖父金长安,清生员,善筝,褐邑知名。父亲金克俭,贡生,弃儒由农而商,也好筝。金先生幼承家训,勤奋好学、自幼好古文、诗词,酷爱书艺,18岁考取秀才。由于家庭熏陶和父辈教诲,金先生对筝技日臻娴熟,筝学理论亦渐通达。他精通减字谱、瑟谱、工尺谱、简谱,并能编曲创乐。中青年时期,他力奔大江南北寻师访友切磋筝艺,集众家之长于一身,终成一家,世称金派。1912年,金先生依照民间流传的“不拘何谱、何调,对板为真”的原则,又不固守(六八板)句式的限制,将流传家乡的传统筝曲《双板》(亦称双八板或六八板)及其变曲《三环套日》、《流水激石》三首筝曲编创成一曲,以王勃《滕王阁序》句“渔舟唱晚”命题,编创筝曲,并将这首广为流传的著名筝曲取名为《渔舟唱晚》。

二、金灼南先生创作的艺术特点

金灼南先生其演奏风格古朴典雅,声纯韵正,运指方面“肉甲并用”可取得浑厚温润的音色,减少义甲与琴弦的摩擦。其中按音的应用常通过按压产生五音以外的新音,4、4和7音出现的较多。按音的使用,使得音乐极富有生气。对旋律也起到了润色作用,并且引起了调性的变化。在金先生的筝曲中,7和4的运用充满着韵味别致,又沉思忧伤的情感。而在揉弦方面他常运用大幅度的揉,这种揉弦幅度大小和频率快慢在乐曲进行中可以产生韵味无穷的效果。演奏时,面对群燕之尾,以“心境出音”做到肃气、澄心、缓度、远神,遵循我国传统演奏美学中的“调气”、“养心”、“练法”三个相关的重要方面。金先生推崇自然中的天乐。追求大音希声的审美境界,推崇中国传统音乐的怡情养性,其风格体现出“古古齐鲁派”的高古淡泊,宏、雄、健、溜、奇、古、逸的文人音乐特点。在此基础上追求儒雅、不逊低俗、崇尚古朴典雅,表现出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城市化音乐特征。

(一)以《渔舟唱晚》乐曲为例

金先生从素材的选取到曲式结构、主题的敷陈、音乐语汇的组织,以至演奏的技法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在此以《渔舟唱晚》为例重点就金先生的创作特点谈点粗浅。

这首乐曲开头节奏舒缓、平稳流畅。第一小节的第一音,运用搓指,左手重按升高小三度后再复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接着在第1小节第二拍和第2小节运用了花指,从而表现水声的律动感。第3、4小节的两个切分音中,第一个切分将“6”升高小三度,滑入下一小节切音,进入“6”音使左手以重按重颤后落入“5”音,抒发了与人悠然自得的情怀。再如第10节,不仅将“6”音升高小三度,而且再出现同一效果后继续升高至纯四度,再重复如一位置用揉指对第11小节“6”音处理后落入“5”音,金先生采用这种大幅度压弦升高纯四度的手法,是筝史上空前的。尽管旋律重复,并未使人感到乏味,反而使感彩更加浓重。

第17至第60小节在这段乐曲中的40多小节里出现了八度、五度跳跃及模型等音型。在演奏上除了运用托、劈、抹、搓外,较多的运用了上滑音和拨指。本段音乐速度加快,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浆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在这一段乐曲中,按音多用“3”、“6”音,使其向上升高小三度,其次用于“5”、“1”音使其升高大二度,这对于左手技法的施展,更利于突出主题思想。

第69至84小节在旋律上仍为主题的发展,这个乐句大量的运用了长花指,在旋律的进行中,加入变奏手法。紧随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也不断增强。另外,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版奏法。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三、金灼南先生的艺术贡献

(一)金灼南先生在筝曲创作上的贡献

金先生一生著有《律学辑要》、《音律摘要》、《三十六率内经真数》、《瑟学辑要》、《古筝教材》(总共三册,1958年后陆续完稿)、《筝学入门》(1960年)、《筝学探源》(1960年)、之后金先生从中提出、扩展、充实、写成专论,加了前言,独立成册)、《瑟学籍要》、《论筝学知识》。其中《筝学探源》一书是建国后最早以“筝学”命名的筝论抄本,此外,金先生为使筝艺流传后继有人,将古筝学中学中许多专业内容细心研究编成教材毫无保留的奉献社会。经他传谱的传统乐曲有《开手齐板》、《流水激石》、《禹王治水》等,改编的乐曲有《渔舟唱晚》、《美丽的乐园》(联曲)、《庆丰年》等至今广为流传。

(二)、金灼南先生在古筝演奏技法上的贡献

金先生最突出的贡献当属对《渔舟唱晚》的改编,这首筝曲的演奏技法和艺术特征以“老八板”为素材,王勃的《滕王阁》中“渔舟唱晚”为命题编创抒怀,充分表现了山东筝派的艺术风格特点,并且从中窥探到山东筝的技法特点。从而为我们对山东筝的深入把握和了解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渔舟唱晚》还被改编为古筝二重奏、小提琴独奏等,在多数音乐课本中也都可见此曲。

(三)金灼南先生对筝制改革的贡献

金先生一生为整理、传播传统音乐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是筝学专家,而且是筝制改革的先驱。上世纪初,由于传统筝在演奏使用中的某些局限,金先生即萌生了改革的念头。针对传统筝曲上弦轴及相关部件易损、变形、跑弦及音域、共鸣、音色等存在的问题。经多年酝酿,在原有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定制,着手重新设计制作新筝。从筝体构造到应用材质、尺寸、造型、装饰等,制定了一整套改革方案,改原13弦为15弦,音响加厚,琴首端下倾度增大,琴尾堵头侧板制花型音孔。外形装饰也颇讲究,两端及面板四边用牛角条贴嵌,极具特色。改革后,筝较前定音固定性能好、音域加宽,音量、共鸣增大,音色浑厚,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结语

以上是我对金灼南先生的创作特点的初步探究,同时也可看到金灼南先生对于山东筝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在全国各地发挥着积极影响。继承和发展金灼南先生创作特点和筝派风格不是一朝一次的事情,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古筝学习与弹奏中掌握筝曲的演奏技法并不断寻求探索,更为广泛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静:《民族乐器》[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1993(11)。

[2] 李晗:《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方向》[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4)。

[3] 彭程:《对山东筝派艺术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1(1)。

[4] 李军:《主要筝乐流派的风格特点及演奏提示》[N],《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5] 阎爱华:《山东派古筝艺术探微》[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2)。

上一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模式下化学教师角色的转... 下一篇:如何培养职高生英语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