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07 03:49:43

浅谈培养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山东省日照第五中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高中教育的关注也放在了如何才能够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方面。作为高中的重点学科――化学,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展开以培养与提高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科素养;教学策略

化学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时,能够利用化学知识、化学学习方法等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学科品质。就现实而言,虽然人们一直在强调培养高中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但是化学课程的教学重点依然放在了高考之上,师生所展开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大部分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无法继续学习化学,更遑论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我们必须要正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鼓励W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以此培养与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一、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设计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而要想培养高中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就势必要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化学教材,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学习生活化的化学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具体的生活再现于课堂之上,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加深理解。再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将课上资源与课下资源进行整合,多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之中。在《走进化学科学》一课中,鲁教版化学教材中提供了很多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我抓住教材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生活中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生活现象的照片,比如升空的热气球、有生锈的铁丝、污染空气的汽车尾气等。

二、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化学实验除了是学生所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化学技能之外,还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然而,高中生的学习时间十分紧迫,他们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很多教师也因为准备学生实验程序复杂,组织不易,渐渐放弃了实验教学,即使展开实验,也总是以演示实验为主。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演示实验虽然丰富了化学课堂,但依然没有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增加亲自动手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自己的认知。在《观察金属钠与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我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金属钠、蒸馏水、无色酚酞溶液、酒精灯、镊子、烧杯、滤纸等实验用品,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需要认真记录每一个实验步骤,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从而探究出金属钠的性质。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

自新课改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型时代,对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中化学新课标也指出要用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教”,培养化学学科素养也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使其在丰富自身化学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够总结出学习化学的规律,从而提高自身的化学学科素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了解新知识的教学重点,并在预习时记录学习难点。在化学课堂上,我会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一带而过,重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探究疑难知识。比如,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课,学生对于元素周期表在工业中的应用原理及其位置、结构、性质关系了解不深,于是,我播放了有关农药用途的视频,利用半导体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交流。小组内部要求同存异,总结本组探究结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总而言之,培养高中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是新课标为广大化学教师提出的新的教学挑战,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综合提高高中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发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将化学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用生活来促进化学知识体系的完善;教师要增加学生动手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应用化学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使其具备科学的、可持续性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高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先锦,胡天保.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4).

[2]林小驹,李跃,沈晓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2015(5).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下一篇:初中物理力学中摩擦力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