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导,导练结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时间:2022-09-07 01:49:46

“先学后导,导练结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摘要:传统的教学观强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先学后导导练结合”的教学理念指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并随着年龄和学段的增长变成完全的自主学习者,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本文以此理念为依据,又以中学化学课教学的实例为切入点,提出化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先学后导;导练结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03-02

传统的教学观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先学后导”的教学理念指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学习,并随着年龄和学段的增长变成完全的自主学习者,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先学后导”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从“学”(自主学习)到“导”(有效指导)再到“学”(自主学习)的无限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这里的“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导”是指在师生充分交谈、对话的基础上对学生困惑的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指导”“交流”“启发”。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并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学生在迫切的自求之下自学课本,主动探索,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并在自学课本的基础上去尝试解题。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尝试解题时遇到的难点,组织学生讨论,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导释疑,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系统知识。最后,再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向能力结构转化,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顺利、完整地达到预期目标。下面我就以高二化学第四章第四节“原电池原理”一节的教学实践,谈谈“先学后导,导练结合”这种教学方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演示实验,引起共鸣

演示实验,它直观、生动,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继而得出结论,从而形成概念,进而掌握理论。在“原电池原理”一节的教学中,一开始我就演示了Fe、Cu分别在H2SO4中的实验[现象:Fe片表面有气泡产生,Cu片无明显变]。然后再把Fe、Cu上端连接起来一起放入H2SO4中[现象:Cu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接着引导他们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原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Fe排在H的前面,能把酸中的H置换出来;而Cu在H的后面,不能把酸中的H置换出来;两者连接后,溶液中的H+在Cu片表面上得到电子,生成了H2,因此,Cu片上有气泡产生],接着设疑:“H+为何会在Cu片表面上得到电子?”然后,引出下一环节。

二、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

这一环节是学生依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主动地、独立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形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而其关键则在于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自学课本,是学生探索如何解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重要保证,在学生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提示,使学生切实能通过自学课本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原电池原理”一节教学时,在演示实验之后,我就给出以下问题:①Zn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H2SO4中,气泡在哪边产生?为什么?②Zn片的质量有没有变化?若有变化,又是如何变化的?③溶液中c(H+)如何变化?那溶液的pH呢?④写出Zn片和Cu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⑤此装置的能量如何变化?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又是什么装置?⑥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从电子流向和电极发生的反应类型两个角度来分析),接着,我就指导学生阅读指定的教材内容,并给予适当提示,这样既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信息来源,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对应练习,明确目标

这里的练习题是根据课时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教师一定要在学生自学之前向其展示所要思考的题目,这是“先学后导,导练结合”的显著特点和重要环节,它起着立疑激趣、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设计思考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且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原则,并要控制好题目的难易程度,努力做到沟通好新、旧知识,切忌向学生提出过低或过高的要求,以免学生产生“乏味生厌”或“望而生畏”的心理。在进行“原电池原理”一节的教学时,在展示的题目弄清楚之后,我接着让学生做如下的检测题:

1.下图中的八个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A.③④⑤B.④⑥⑦C.⑥⑦⑧D.④⑤⑥

2.下图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请写出:①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B中Sn极的电极反应式 Sn极附近溶液的PH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C中被腐蚀的金属是 ,总反应式为

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这既引起了学生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关心和注意,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弄清了学习的内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到特定的学习任务和情景之中,进而加快了教学的步伐。

四、尝试解题

“学以致用”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化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让学生在自学指定的教材内容和教师引导之后去尝试解题,不但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以致用的愉悦感,从而增强学生尝试解题的信心和勇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解题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原电池原理”一节的教学时,在学生自学指定的教材内容和教师的引导之后,我接着让学生去解决如下题目:[从理论上说,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为原电池。试根据反应:Cu+2FeCl3=CuC12+2FeCl2.设计一个原电池并写出其电极反应。](学生解题期间,我还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指导。)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而且还保护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及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五、质疑讨论

这一过程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和看法,营造一种学术探讨的氛围。通过共同探讨,从而获得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既是深化知识的关键,又是对他们进行思维训练的最佳时机。此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显其能,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掌握,把课堂教学双边活动推向高潮。在“原电池原理”一节的教学中,我就“如何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和“书写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时,要注意那些问题?”等,调动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质疑、论辩、补充,共同求得较深刻、全面、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了他们抽象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以上就是“先学后导、导练结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过程。由上可见,这种教学方法有如下的优越性:①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克服了注入式教学的弊端。②能切实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其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学习,获得系统知识。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信息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效地进行能力的培养。⑤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向全体学生。⑥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中小学垃圾分类处理调查报告 下一篇:让课堂在书香润泽中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