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时间:2022-09-07 08:29:40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正确理解语句结构,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民族的文化。”

一、英汉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差异的范畴很广泛,比较常见的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在词语的文化内涵方面等。

1.日常生活中

(1)打招呼

中国人见到熟人、朋友时打招呼的方式很多,通常是“你好”,“吃了么?”,然而在英语国家,他们通常会以“How are you?” “Good, how are you?”来打招呼。 若仅仅是按照书本上的回答“Fine,thank you, and you?”那是完全不懂得英语文化的中式回答。

(2)交谈的话题和禁忌

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不同国家的本身谈话偏好和禁忌都会有所区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般禁忌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年老、肥胖等话题,而中国的禁忌则属于伦理方面的:如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等。

(3)称呼和称谓

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小姐。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到就用名字称呼。不仅同龄人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之意。这与中国的习惯完全相反。中国孩子对祖父母、学生对老师,若直接呼其名,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不成体统。

(4)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

中国与外国的基本文化性质也决定了细节方面的问题。比如中国几千年文化遵守的儒学文化,讲究的是谦虚,中国人之间赠送礼物,送礼人总要反复申明:小礼物,小意思。但英语国家比如英美人则常说这是他(她)为你准备的,希望你能喜欢。朋友、亲戚给我们送礼,我们总要推辞一番再接受是为了讲究礼让,收礼后一般不当面打开,以免给人贪婪的形象。英美人则相反,他们一般不推辞,而表示感谢,而且往往当着客人把礼物打开,并称赞一番。中国人则等客人走后打开,以示礼貌,但是这在英美人看来是你小看他送的东西了。

2.词语文化内涵上

基于文化背景不同,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下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在中国的英语教学当中,存在着中国式英语的这一现象。其根本是由于语言的内容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中实际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由于不同的文化间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生活习俗的差异,包含在语言词汇中的意义就不一样。

二、文化教学的原则

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有学者指出需要注意的原则方面有:认知原则、相关性原则、对比性原则和宽容性原则。这几个原则主要从牛津大学的语言学者R.L&Scarcella R.C总结的文化意识学习需要的五个阶段,即(1)有条件的情况下了解一些外国文化。(2)理解一些简单的外国文化现象和典型。(3)理解文化的一些特征,有文化冲突的意识,开始明白个人的文化优越感。(4)从智力上﹑知识上对文化的更多掌握,但不是出于个人感情方面的。(5)从知识上和感情上对文化的真正心领神会和尊重,能够感人所感。由这个阶段来解读。

1.认知原则

认知原则本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通过感觉、直觉、记忆、思维想象来进行。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的认知原则是使学生了解、理解和学习英语文化。文化教学课程不同于历史、地理、民间传说等课程,从严格意义上讲,文化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反过来讲,它是构成语言教学的完整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更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国外的牛津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到西方文化知识的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对其有所了解。比如在不同文化的国家下,相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意义。在中国,红色是一种表示吉庆的颜色,比如春联是写在红纸贴在墙上,结婚是穿红色的婚服;而在美国,红色代表危险、警告,比如亏损赤字,比如红灯示警;而在南非,红色是哀悼的颜色。

2.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知识拓展,应基于语言教材中的基础来进行。高中英语教学应以国家指定的英语教材来发挥,拓展和应用。依托教材,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介绍英美国家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本身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有了中心的语言词汇,然后再基于这个中心词汇去介绍语言本身的文化传统。部分老师把文化教育单独在语言教育之外,天马行空的介绍英美文化。这样不仅不利于本身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也降低了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兴趣。比如关于圣诞节的英语词汇,依托教材,可以向学生介绍圣诞节的来源、传统风俗、圣诞节期间的相关活动以及圣诞老人的有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拓展,把英语国家的主要的传统节日如感恩节、万圣节、复活节等节日的历史来源、风俗习惯进行介绍。

3.对比性原则

对比性原则则是基于文化的相对性质来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把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出,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文化,更好的理解不同的文化行为,避免在交际过程中产生误会。

4. 宽容性原则

宽容性原则,即是要摆脱文化歧视这种思想。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并不能一味的认定或者歧视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崇拜外来文化。教学文化的过程中要摆正态度,以客观、宽容的态度去介绍英美文化。高中学生的年龄,社会经历限制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教师的态度会影响的学生。在培养学生文化宽容时,对他们来讲首先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对不同的文化要持客观的态度,同时要对其有尽可能多的了解。第二,他们需要知道文化差异并进一步学习研究它。那就是说,如果能够意识到文化差异并正视它,那么你就迈进了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大门。第三,克服对不同文化的消极看法,尽可能采取积极公正的态度。

认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在文化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问题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当中应该正确面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加强对英语词汇的理解,从而正确的应用英语词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目前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高中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句子意义及语法分析,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教育。近几年高考英语命题提供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试题所负载的文化信息量不断增加;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能力而不只是语言知识。如果我们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用大量时间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不仅费时费力效果不佳,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正确的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上一篇:用科学活动打开幼儿的内心世界 下一篇:对“留守儿童”教育关爱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