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07 07:48:04

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摘 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就国家现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薄弱环节,探讨并提出行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框架内容,以期推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140-02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力,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战略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并列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各国发展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大大加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势在必行,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越发强烈,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现有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仍远不能满足需求

20世纪90年代,我国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才开始起步,知识产权制度亦逐步建立起来。现在不仅是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在校学生也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从专利人资格考试参试规模来看,2015年报名人数为1.6817万人,占总人数比例为57.3%,比2013年增长近28%;2014年在校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 864人,较2013年增长75%[1],这与2012年出台的关于在职研究生可以报考的规定有紧密联系。

据资料显示,截至“十二五”末,我国已形成一支规模超15万人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与2010年相比翻了两番。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数量已超过50万[2]。据统计,2013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7 105万人[3],按照国际惯例,一般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应按研发人员的4%予以配备。这表明我国对知识产权人才的总需求量约284.2万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缺口巨大。

(二)知识产权学历学位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

1.教育机构少。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已有部分高校设立了知识产权相关教学机构。直至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11月下达文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整合教育资源,着力提升知识产权的学科地位。部分高校以知识产权理论研究为主要目的设立了知识产权教育研究中心,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不够关注。并且,附带从事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的高校也不多[4]。高校主要是由法学院系从事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工作,据统计,截至2013年9月,在全国三百多所具有法学院系的高校中仅有35所高校增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31个学位授予单位设置知识产权二级学科[5]。

2.师资队伍有待壮大,水平亟须提高。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成效较为明显,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仍相对滞后,知识产权人才数量缺口巨大,实用型人才的素质也亟待提高[6]。目前社会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创造人才、运用人才、保护人才和管理人才等,而现有教育培训机构有能力培训的主要是法律型知识产权人才和综合型的知识产权人才,明显缺乏培养上述其他知识产权人才的师资。此外,现有的师资主要从事的是知识产权理论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7]。

二、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战略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扩充,缓解行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推动形成更为一体化的、全球性的知识产权规则。知识产权已不仅仅被看作是法律问题,也被视为经营管理问题而备受关注。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知识产权人才更是求贤若渴,但稀缺的知识产权人才纷纷选择发达地区创新型企业或大型企业“栖身”。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可打破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人才。

(二)有利于增强知识产权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整体水平

近年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以及专利申请质量也大幅提高,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目前,我国各高校所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大部分是以法学学科和专业为基础的,在这种前提下培养出来的知识产权人才,具有较为深厚的法学功底,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立法、司法的需要。但因其缺乏理工科背景知识及经营管理知识,在工作中难以适应岗位的实际需求。

三、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的框架内容

(一)探索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模式

1.加强培训基地建设。重点依托地区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探索建立以政府、企业共同出资的投入机制,通过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的整合,形成突出重点、兼顾平衡、覆盖面广的培训体系,协调有序地开展培训。培训基地要秉承“依托理工、法经融合”的培训理念,结合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需求,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培训内容的,进一步创新课程设置和授课方法,培养政府、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2.深入实施青少年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程。将知识产权知识纳入中小学师资培训计划、地方课程体系和素质教育内容;深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支持建设一批青少年发明创造示范基地[8]。

(二)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社会需求主要是掌握技术、经营和法律知识的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而教育机构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多数源自法学专业,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密切联系实际,培养一大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企事业单位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业等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在知识产权培养过程中,应采取高校、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加强实务技能教育[9]。

四、结语

近年来,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和行业人才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制定后,于2015年12月24日出台《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引进、人才储备和发现机制、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等多个方面,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提出了明确导向。应按照这个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促发展的方针,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全方位构建以启蒙教育、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为支撑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朱荟彬.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探索[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5,(20):222-223.

[2] 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解读《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国

家知识产权局官网,2016-05-27.

[3] 中国科技研究发展人员绝对总量超美国 成世界第一[N].中国青年报,2015-07-02.

[4] 陈红军.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0):239.

[5] 刘垠.知识产权人才“赤字”如何化解[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4,(3):38-39.

[6] 刘运华,杜伟.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实证分析研究[J].江南论坛,2015,(8):40-42.

[7] 钱建平.谈国家知识产权人才战略实施的障碍及其克服――基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视角[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56-59.

[8] 姚真,陈燕青,马文玲.对太原市专利人才在职培训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5):123-125.

[9] 郝彦娜,方亮,徐旭,等.广西区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1):102-104.

上一篇:聚类分析方法的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新探索 下一篇:谈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协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