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利用

时间:2022-09-07 07:10:53

扬州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利用

1 宋夹城的历史及现状 1.1 宋夹城历史资料上对宋夹城记载不多,从清《嘉靖维扬志》等一些考古资料上,我们可略知宋夹城的形制布局。北宋,扬州沿用五代时期周小城;南宋,扬州成为江南的北大门。在北方势力威胁下,防御体系地位突增。有记载,南宋期间扬州城几乎每隔 10年修一次,可见战争对城墙破毁之频繁。经吕颐浩、郭棣、崔与之、贾似道、李庭之5次大规模修筑,形成以五代周小城为宋大城,以蜀冈上扬州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利用 Protection and Usage of Yangzhou Songjiacheng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 摘 要:扬州城中心偏北、瘦西湖东北面、保障湖南畔,笔架山湿地公园内沉睡着一座约1km 2 的城池——宋夹城。然而,在大多数普通百姓和游客的认知里这里只是一处郊野湿地公园。殊不知,这里蕴藏着扬城淹没已久的秘密,也铭刻着宋扬城永久的记忆。目前遗址公园的案例很多,扬州市宋夹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是在学习了国内一些优秀、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宋夹城的特点做的一些尝试与创新,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新理念,以期成为遗址保护、利用与展示的典型案例。 唐子城西半部为堡城,以及联结堡、大城之夹城的“宋三城”格局。其与堡城东南角外的平山堂一起形成一个完备的防御体系。历史上的宋夹城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其中西门前有月城,是双瓮城的形式。各座门前有吊桥,北门护城河上有下马桥;城墙内外都有环城道,城内有一条“十字街”和简易的移动式兵备装置。

1.2 宋夹城现状整体格局:城池结构保存完整。十字街位置基本准确;笔架山保存完好。城墙在东、西、北三面都有残存,但南部城垣完全缺失。道路——原城墙内外环道已缺失,但十字街位置基本准确。西入口与长春路相接;东、南、北3个入口均被水切断。水系——护城河水系的走向和位置保存较好,水域保留较为完整(图3)。植被——北侧笔架山植被茂盛(图4)。面对这样一个遗址,如何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成为此次规划最为重要的问题。53 Landscape Heritage Protection 的根系不再往下生长。太液池遗址——为了不破坏遗址本体,在唐代太液池原址之上50cm 进行建设,由于遗址下的淤泥很密实,因此保留了50~80cm原装土,经过机械和人工夯实,然后铺设一层复合防渗土工膜(HDPE),用来防渗。最后在防渗膜上又覆盖了30cm厚的优质黄土,达到一定的密实度后再往池中注水,以保持太液池的生态特征。另外建设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和一个占地2万m 2 的考古探索中心,满足游客的好奇心。还有1:15缩小版的大明宫模型,让游人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盛极一时的辉煌宫殿。

3 宋夹城遗址公园的设计探索与后续利用 宋夹城遗址公园的设计探索基于遗址大环境,大家一直认为要保留“野趣”,既要表达好夹城的历史情节,又要保留公园的生态性。最终决定保留遗址山水格局,恢复三 2 相关案例研究与借鉴中国目前考古发掘的历史遗迹越来越多,很多都面临着保护利用的问题。如北京圆明园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西安唐大明宫遗址等。大明宫是颇受好评的一处,其中一些做法值得学习与借鉴。大明宫遗址面积3.5km 2 ,考古历时30多年,最终面于世人 。大明宫遗址当时面临的问题也是由于长期封存的限制性保护而越来越脆弱。最后选择建遗址公园。丹凤门遗址——丹凤门堪称历代诸城门阙之最,根据国际遗址准则,在大遗址上建构必须是可拆卸性的。因此张锦秋采用了比原址大的丹凤门设计,同时城门采用大跨度的钢结构,城门楼屋顶更是用轻便的铝镁猛金做材料,把原址置于室内保护展示。紫宸殿遗址——采用钢结构做意向性的宫殿骨架,并于其中种植大树,预示“长青永驻”。但设计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树木根系生长不破坏大遗址。

上一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破乡镇经济发展难题 下一篇: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